[实用新型]一种集中式电表箱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3821.1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7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胡继中;张云飞;笪海建;余爱斌;张业前;贾秀明;杨珂;李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电力公司芜湖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04 | 分类号: | G01R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27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中 电表箱 面板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电表箱面板,专为改造已有嵌入式居民集中电表箱而设计,其主要特点是:不改变原有的嵌入式表箱整体框架,仅通过更换本面板,即可满足当用电客户欠费导致智能电表跳闸后,用电客户在购电后能够安全、方便地手动复电操作的需要。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电表已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居民电表被更换为智能电表。由于智能电表本身具有的跳闸断电以及手动复电特点,当遇到用户未购电时,智能电表会自动跳闸断电,待客户购电后,还必须手动操作智能电表上的复电按钮才能恢复送电。而要想手动操作电表上的复电按钮,必须打开示数区域的门,这样做法既不安全,也存在窃电隐患,也不易对计量电表的保护。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般做法是,将旧有电表箱整体从墙中撬出来,换上专为智能电表定制的集中式电表箱,此方法虽然能彻底解决复电操作和防止窃电的问题,但因投资较大、更换时间较长,又由于新、老电表箱尺寸不尽相同,安装时需要破墙,存在较大的扰民现象,有时在实施破墙时会招致相关居民的反对而停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原有电表箱中,将普通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后,居民既能安全、方便地手动复电,又无需整体撬出原有电表箱,减少投资和安装时间,消除安装扰民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中式电表箱面板,当在原有电表箱中,将非智能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后,工作人员只需卸下原有电表箱的门,将相应表位数及对应尺寸的本集中式电表箱面板,通过其外框上的若干安装孔,安装到墙面上,便完成了全部安装工作;当需要手动复电时,只需拉开电表箱面板上专用于手动复电的长条状小门,按下复电按钮即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在一个长方形金属外框内有若干个功能区域内框,各功能区域都有门,外框尺寸大于原有电表箱的外框尺寸,在外框上有供对墙面或对原有电表箱金属壁实施安装的若干个安装孔,在电表示数区域的面板门上,开有用于手动复电的长条状小门,该门高度为仅供人的手掌水平插入的高度,该小门的位置与智能电表的复电按钮相对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对智能电表安全、方便地手动复电,提高效率,减少投资,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集中式电表箱面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中式电表箱面板的侧视图。
图3是原有电表箱墙内剖视图。
图4是安装本实用新型集中式电表箱面板后的剖视图。
下面结合一个12表位实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中1.集中式电表箱面板的金属外框,2.外框上的若干安装孔,3.用于手动复电的长条状小门,4.电表示数区域的面板门,5.总开关区域面板门,6.居民到户分开关区域面板门,7.总进出线区域面板门,8.非上锁门把手,9.电表示数透明窗,10.面板门绞联,11.面板门锁,12.原有电表箱壁,13.智能电表,14.智能电表复电按钮,15.原有电表箱门,16.功能区域内框。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到4中,根据原有电表箱的若干个功能区域的尺寸,预制本集中式电表箱面板,其结构为:在一个长方形金属外框(1)内有若干个功能区域金属内框(16),各功能区域都有门(5、6、7),各功能区域都有门(5、6、7),分布在电表箱面板的上边缘和左边缘,外框(1)尺寸大于原有电表箱的外框尺寸,在金属外框(1)上有供对墙面或对原有电表箱金属壁实施安装的若干个安装孔(2),电表示数区域的面板门(4)为对开门,在电表示数区域的面板门(4)上,开有用于手动复电的长条状小门(3),该小门(3)的高度为仅供人的手掌水平插入的高度,该小门(3)的位置与智能电表的复电按钮(14)相对应。当在原有电表箱中,将非智能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后,工作人员只需卸下原有电表箱的门(15),将预制好的、与原有电表箱的若干个功能区域的尺寸对相应本集中式电表箱面板,通过其金属外框(1)上的若干安装孔,安装到墙面上,便完成了全部安装工作;当需要手动复电时,只需通过把手(8)拉开电表示数区域的面板门(4)上专用于手动复电的长条状小门(3),按下复电按钮(14)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电力公司芜湖供电公司,未经安徽省电力公司芜湖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3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组激光拼焊板等磁力自适应定位机构
- 下一篇:一种软启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