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68886.7 | 申请日: | 201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5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黄章武;包志舟;钱永勤;赵青青;杨辉;胡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H01R13/46;H01R13/514;H01R4/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线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交流接触器等低压电气设备的接线端子,大多是采用螺钉和拱形垫片来固定连接导线的,由于螺钉固定防震性差,容易松动,而且在连接时一不小心螺钉和垫片容易掉落,易于发生电气事故。为了防止螺钉的掉落和松动,现有采用插接式连接导线的接线端子,也有在接线端子的绝缘件上开具导向槽及导电片上加装弹簧来防止螺钉的掉落,由于导电片上需要安装弹簧,使得导电片的结构尤为复杂,也增加了制造成本,而插接式连接导线的接线端子,必须先在导线的端子上固定好插接件再进行联结,安装非常不便。
传统的低压电器,都是在绝缘壳体内设置容置槽,在容置槽内设置接线端子,这种结构将设置接线端子的容置槽与壳体一体化,只需要一个模具注塑成型即可得到,具有结构较为简化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把接线端子安装在容置槽内时,以及需要对其进行更换维修时,工序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及维护较为便利的接线组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线组件,包括防脱接线端子和绝缘接线座,所述接线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设置防脱接线端子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顶壁上设有紧固透孔,所述容置腔的底壁上设有接线端子安装口,所述容置腔的前后壁上各设有相对应的接线孔;所述防脱接线端子包括前后设有透孔的金属框架、压线件和调节螺栓;所述金属框架的顶端设有螺孔,所述调节螺栓可在该螺孔中往复旋转;所述容置腔的紧固透孔正对调节螺栓的紧固部设置,所述容置腔前后壁上的接线孔正对金属框架的透孔设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调节螺栓从上向下依次设有紧固部、防脱部、螺纹部、和压接部,所述螺纹部位于金属框架的螺孔中;所述压线件从上向下依次设有限位区、连接区和压接区,所述限位区上设有限位孔;所述调节螺栓的上部位于压线件限位孔中,且其防脱部抵在压线件限位区上;所述调节螺栓的压接部抵在压线件的压接部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容置腔在其安装口处设有封盖,在其前壁上设有卡孔;所述封盖,的一端与容置腔后壁转动相连,另一端设有卡扣,其卡扣可卡接在所述卡孔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绝缘接线座上设有用于卡接在外接电器本体上的卡接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线件压接区上设有压接孔,所述调节螺栓压接部上设有滑柱,所述滑柱位于所述压线件压接区的压接孔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线件压接区的基本形状是倒V字形,所述金属框架在与压线件压接区相对应的底壁的基本形状是V字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防脱部是设置在调节螺栓上部的外凸阻挡凸台,所述防脱部的外径大于压线件限位孔的孔径。
上述方案中,所述调节螺栓的紧固部上设有圆形的回转区,所述回转区位于压线件限位区的限位孔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线件压接区的下表面上设有向下凸起的压接凸台,所述金属框架的底壁上设有向上凸起的夹台。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线件限位区上设有与限位孔连通的导向缺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接线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设置防脱接线端子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顶壁上设有紧固透孔,所述容置腔的底壁上设有接线端子安装口,所述容置腔的前后壁上各设有相对应的接线孔;所述容置腔在其安装口处设有封盖,在其前壁上上设有卡孔;安装时只需要将接线端子从安装口塞入,然后关上封盖即可,采用这种结构的固定安装方式,不需要用工具和其他零部件,大大方便了安装,省时省力,所述封盖的一端与容置腔后壁转动相连,另一端设有卡扣,其卡扣可卡接在所述卡孔中;按压封盖即可使卡扣牢牢的固定在卡孔中,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座通过把接线端子模块化,使安装和检修接线端子的操作具有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组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接线组件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接线组件从中间剖视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接线组件中防脱接线端子的一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防脱接线端子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防脱接线端子的正面视图;
图7是图6所示防脱接线端子沿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1所示接线组件应用在接触器中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88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