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响式鞭炮燃放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7176.2 | 申请日: | 201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4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郑雅龙;周莹莹;常勤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雅龙 |
主分类号: | F42B4/04 | 分类号: | F42B4/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 33227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175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响 鞭炮 燃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鞭炮燃放装置,是一种双响式鞭炮燃放器。
背景技术
鞭炮,或称爆竹,是一种由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点燃引线后发出爆炸声的燃放产品。根据其效果不同一般分为:黑药爆竹、升空类、喷花类、吐珠类等类,其中一种双响式鞭炮俗称“二踢脚”,其属于黑药爆竹,该爆竹火药被分隔成两层,底下的一层为颗粒状的火药,底部设有“后门”。燃放时,下层火药爆炸产生的气流“乒”的一声冲开后门,向下喷射,向下喷的气流产生出向上的推力,将爆竹推向空中;在空中时,导火线恰好又引燃了上端密闭的火药,又二次快速的燃烧而爆炸,在半空中“啪”的一声开花。但该爆竹在燃放时危险性较大,易漏气、受潮,导致在地面爆炸,误伤围观群众。
为提高此类爆竹燃放时的安全性,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ZL200920124340.X,申请号2009年7月9日,实用新型名称“手持式爆竹燃放器”,该装置由手柄、燃放架和支撑杆组成,手柄固定设置在燃放架上,燃放架为圆筒形状,圆筒两端敞口,其中一端设置支撑杆,燃放架上设置导火索放置口。但上述燃放装置的封装干黄泥容易从后座喷出,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不同大小的双响式鞭炮较难同时适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双响式鞭炮燃放器,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安全性较低,燃放双响式鞭炮时角度调节、手持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响式鞭炮燃放器,该鞭炮燃放器包括筒体、软木塞、固定螺钉、限位螺钉、限位孔,所述筒体的外径设有侧开口,筒体呈圆筒形,筒体的直径不小于35mm;即筒体的直径不小于最大直径的双响式鞭炮,双响式鞭炮置入筒体内,引线露出侧开口。其设计要点是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软木塞,筒体设有限位孔,其中一限位孔设有限位螺钉。通过软木塞防止双响式鞭炮方向冲出筒体的同时,缓冲双响式鞭炮的后冲力,以及防止具有误伤的封装干黄泥飞溅误伤燃放者。限位螺钉与不同高度的限位孔配合,使该鞭炮燃放器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双响式鞭炮,使双响式鞭炮的引线正常伸出筒体的侧开口。
所述软木塞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筒体;通过固定螺钉使软木塞进一步固定于筒体,提高了筒体使用时的安全性。
根据上筒体的结构特点,省略软木塞,所述筒体的底部封口与筒体连为一体,亦可达到软木塞与固定螺钉的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方便手握筒体,所述筒体设有把手,把手与筒体的侧开口对称。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手持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安全性高,适用于双响式鞭炮及其同类产品的燃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筒体,101、侧开口,102、限位孔,103、底部封口,2、软木塞,3、固定螺钉,4、限位螺钉,5、双响式鞭炮,501、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使用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该鞭炮燃放器的筒体1以直径不小于35mm的圆筒形钢管为主要原料,在钢管的一端割出一条足以容纳双响式鞭炮5上引线501间距的侧开口101,另一端用软木塞2塞紧。为使软木塞方便装卸,以及安全性进一步稳定,用固定螺钉3穿入筒体,并与软木塞连接。由于双响式鞭炮包括大小不同的型号,其炮身的长度和引线的高度各有不同,通过筒体上的限位孔102和限位螺钉4配合,即可调节筒体内腔的长度,以便不同型号的双响式鞭炮引线能伸出侧开口。如图3所示,省略筒体底部的软木塞,筒体的主要原料采用后部的底部封口103与筒体为一体的钢管。
使用时,根据不同型号的双响式鞭炮调节限位螺钉的位置,将双响式鞭炮置入筒体,双响式鞭炮的导线伸出筒体的侧开口。手持握住筒体或筒体外径的把手,选择无人群的方向,点燃引线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雅龙,未经郑雅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7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