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砂土堤防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1030.7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2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东;何凡;曹文洪;熊清华;陈吉虎;解刚;袁普金;朱毕生;尤伟;张晓明;任明;刘春晶;李慧梅;李希霞;杨震;鲁婧;尹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08 | 分类号: | E02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张正星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砂土 堤防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河道整治相结合的生态砂土堤防结构。
背景技术
河岸带是指低水位以上直至河水完全消失为止的地带。河岸带作为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在改善水生环境、保持水土和调水防洪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护岸工程是最基本的水利设施之一,护岸工程对整个河流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的护岸技术主要有全圬工护岸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全圬工护岸是一种传统的护岸方式,主要用水泥、砖和石等建筑材料进行护岸;近年来随着回归自然、景观文化和亲水等新理念的不断涌现,生态护岸技术开始逐渐引起了重视,其应用也逐渐广泛起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生态护岸也出现了许多种分类方式,如可根据使用的主要护岸材料分为植物护岸、木材护岸、石材护岸和石笼护岸等。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全圬工护岸不仅造价高,在景观和生态两方面均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损害。生态护岸技术虽然种类很多,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在现有河岸堤防的基础上实施的,不涉及对堤防本身的建设和改造,对河道整治工作难以直接起到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造价低、环保且施工简便的生态砂土堤防结构,该生态砂土堤防结构将河道整治、堤防建设和生态护岸结合在一起,能同时实现河道整治和筑堤护岸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态砂土堤防结构,包括设置在河岸带的堤体,所述堤体由砂卵石组成,所述堤体的迎水面设有护堤乔灌。
所述堤体的横断面为梯形。
所述梯形顶宽为0.5-5.0m。
所述堤体迎水面坡比为1∶0.6-1。
所述堤体背水面垂直于河岸带。
所述堤体高为0.5-2m。
所述护堤乔灌栽植密度为0.5-1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节约投资:通过就地利用河床内砂卵石修筑的生态砂土堤防结构,比浆砌河堤投资节省90%,投工节省80%,即使被洪水冲毁,可以就地取材进行补修,维修恢复比较容易;
(2)作用多样:将疏浚河道和治理河道有机结合,达到以堤挡水、以堤护土,减轻水土流失的目的,在总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受益范围;
(3)生态环保:筑堤材料就地利用,保持了水、土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达到了生态环保的效果;
(4)防护效果与时俱增:随着护堤乔灌的生长,根与根相互纠结,根与砂土更加牢固,护堤乔灌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牢固的绿色屏障,抗淹抗冲能力与时俱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态砂土堤防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
1.迎水面,2.护堤乔灌,3.背水面,4.顶宽,5、堤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生态砂土堤防结构,包括设置在河岸带的堤体5,堤体5由河床内砂卵石组成,堤体5的迎水面1设有护堤乔灌2。
构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生态砂土堤防结构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设防标准,收集小流域水文资料和实测资料,计算出行洪断面,预留河道行洪宽度,确定河道防洪治导线和生态砂土堤防结构的具体位置;
(2)根据计算出的行洪断面和洪水位,确定需堆筑堤体的高度和横断面尺寸,使用装载机、推土机等机械将河床内砂卵石由中间向治导线两边外侧堆放,清理深度一般在0.6-1.2米,形成沟床。在机械清理的过程中砂卵石就地连续堆置,大约形成梯形堤防模样;
(3)用堆放好的砂卵石就地人工整理,形成梯形堤防;
(4)堤防堆好后,在秋冬季节,选择抗旱、耐瘠薄、根系发达的乡土树种刺槐、柳桩等护堤乔灌进行栽植,定植后要及时灌水,确保成活。次年开春,即使上部干枯,下部仍能发芽抽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10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照明灯
- 下一篇:一种割灌机的管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