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射性焚烧灰立式液压造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51449.4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8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义;李串连;张晓斌;李晓海;杨利国;王煦晋;郑博文;贾成明;董京玲;徐卫;杨丽莉;林小龙;李达;褚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22 | 分类号: | B01J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030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性 焚烧 立式 液压 造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焚烧灰立式液压造粒机。
背景技术
放射性废物焚烧处理后产生的焚烧灰,须经过必要的整备以后,才能够送到放射性废物处置场进行最终处置。目前,国内放射性焚烧灰大都处于暂存状态,很少经过造粒处理。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借鉴了日本造粒技术,进行了焚烧灰的造粒技术研究。最初研制了一台卧式的液压造粒机,并进行了造粒实验,压出的粒块密度不均匀,抗压强度不够。卧式液压造粒机的液压系统压力不可调整,而且模具拉杆结构不尽合理,导致造粒过程故障率偏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放射性焚烧灰的特点,提供一种放射性焚烧灰立式液压造粒机,对焚烧灰进行造粒满足焚烧灰造粒固化的要求,基本实现造粒连续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放射性焚烧灰立式液压造粒机,由主机、液压站和电气操作台组成,所述的主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混合机、送料机构和压模机构,其中,所述的压模机构采用立式结构,压料油缸设置在冲模的上方,冲模的下方设置凹模,送料机构的加料口通过螺旋输送器与凹模连接。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放射性焚烧灰立式液压造粒机,其中,所述的液压站包括油泵电机组和油箱,在液压站油箱的上部设有为液压系统工作回路提供压力调节的电磁溢流阀。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放射性焚烧灰立式液压造粒机,其中,所述的螺旋输送器包括调速电机以及与调速电机相连接的推料螺旋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卧式造粒机的缺陷,焚烧灰经过立式液压造粒机压缩造粒,密度均匀,抗压强度满足后续固化要求,造粒机安全可靠,达到了连续造粒的目的,实现了焚烧灰的减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压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压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立式造粒机由三部分组成:主机、液压站、电气操作台。主机主要完成造粒的功能,液压站为主机提供压力源,电气操作台用于控制电器动作程序。
如图1所示,主机主要起造粒作用,由机架1、压料油缸3、送料机构7、压模机构等组成。在机架1上设有混合机2,混合机为通用设备,混合机下方为送料机构7的加料口6,压模机构采用立式结构,压料油缸3设置在冲模4的上方,冲模4的下方设置凹模5,送料机构7的加料口6通过螺旋输送器与凹模5连接。如图4所示,螺旋输送器包括调速电机14以及与调速电机相连接的推料螺旋臂13,本实用新型采取螺旋推料的方式,克服了传统设备架桥缺陷,使造粒过程中下料均匀顺利。冲模4和凹模5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
如图2所示,液压站包括油泵电机组8和油箱9,主要控制程序的动作及为造粒过程提供压力源,油箱中的液压油通过管路输送给主机的压料油缸3和送料油缸;如图3所示,在液压站油箱9的上部设有为液压系统工作回路提供压力调节的电磁溢流阀10,电磁溢流阀10的两侧分别为进油口11和回油口12。所有液压阀控制回路都采用了集成油路块式结构,使本系统具有泄露少、结构紧凑、便于维修等特点。
电气操作台主要控制电器动作程序,液压站正常工作状态、故障报警等。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主机部分:总压力:500KN.
模具内径:φ40mm
模具内腔高度:60mm
造粒速度:2-3粒/min
液压站:
系统工作压力:14Mpa,最高压力:16Mpa
电机驱动功率:15KW,AC380V(电压)
油箱有效容积:500L
操作台:输入电源:AC380V
输出电源:AC220V
具体操作流程:
电气操作台操作造粒机主机分手动和自动两种,可以选择操作。
电气操作台上旋钮打到手动位置,按“手动加料/自动启动按钮”加料,到位后按“手动加压(脱模)/自动停止按钮”加压,保压约2秒,按“压模复位按钮”工作将压料油缸抬起少许,再按“退垫板按钮”工作,待送料油缸完全缩回后,按“手动加压(脱模)/自动停止按钮”进行脱模,再按“压模复位按钮”工作将压料油缸完全缩回,这样就完成了手动造粒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未经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14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酸二甲酯混料进料装置
- 下一篇:六自由度振动时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