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砂管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7240.0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6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熊文峰;陆梅兴;袁列翔;刘鹭;王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梁晓霏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桩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测量砂桩套管贯入土层的底部标高的砂管检测仪。
背景技术
普通砂桩的施工工艺是在振动机的振动作用下,把砂桩套管打入规定的设计深度,砂桩套管入土后,再投入砂,排砂于土中,就成为砂桩。这种施工工艺处理效果较好,使桩与桩间土形成较好的复合地基,提高了地基承载力、防止了砂土液化、增大了软弱地基土的整体稳定性。
水下挤密砂桩是一种地基加固新技术,它是在砂桩船上通过振动设备和管腔增压装置把砂强制压入水下软弱地基中,经过振动拔管、回打、挤密扩径,形成挤密砂桩。通过挤密砂桩的置换、挤密、排水作用,可增加地基强度,加快地基固结,减少结构物沉降,提高地基的抗液化能力。水下挤密砂桩的适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对砂性土、粘性土、有机质土等几乎所有土质的地基加固处理。与普通砂桩相比挤密砂桩桩体的密实性高,加固的置换率可达60~70%。水下挤密砂桩具有施工周期短、加固效果明显,工序可控性好等特点,优势独特,非常适用于外海人工岛、防波堤、护岸、码头等工程的地基基础加固。
挤密砂桩施工作业中,砂桩套管贯入土层的底部标高是重要的施工参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测量砂桩施工时砂桩套管贯入土层的底部标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砂管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砂管检测仪,连接于砂桩套管,所述砂管检测仪包括测量缆、滑轮、配重块、编码器和可编程控制器(PLC),测量缆连接于砂桩套管的顶端,绕过一组滑轮,所述滑轮均为定滑轮,其中一个滑轮上同轴的安装一编码器,编码器连接一可编程控制器,测量缆的末端连接有配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了一组独立的测量钢缆,在砂桩套管贯入土层的过程中,测量缆随着砂桩套管向下运动,带动与编码器同轴安装的滑轮转动,测量缆的收、放距离就可以通过编码器和PLC获得,从而得知砂桩套管的相对高度,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测量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砂管检测仪的测量原理图;
图中,11.缍绞车,12.主缆,13.滑轮,14.滑轮,20.套管,31.配重块,32.滑轮,33.滑轮,34.滑轮,35.测量缆,36.滑轮,37.滑轮,38.编码器,39.PL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测量缆35连接于套管20的顶端,测量缆35依次绕过滑轮37、滑轮36、滑轮34、滑轮33和滑轮32,所有滑轮均为定滑轮,其中滑轮34上同轴的安装有编码器38,编码器38连接有PLC 39。测量缆35的末端还连接有配重块31。
缍绞车11上连接有主缆12,主缆12绕过滑轮13和滑轮14后连接至套管20的顶端,缍绞车11通过绕紧或放松主缆12来控制套管20的升降。
在套管20贯入土层的过程中,测量缆35向下运动,带动与编码器38同轴安装的滑轮34转动,测量缆35的收、放距离就可以通过编码器38和PLC39获得。系统工作的主要参数为原点位置和编码器步长值。测量缆通过滑轮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打滑现象,因此会造成原点位置的测量偏差,可以通过调整配重块31的重量减少测量缆打滑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使用了一组独立的测量钢缆,在套管贯入土层的过程中,测量缆随着套管向下运动,带动与编码器同轴安装的滑轮转动,测量缆的收、放距离就可以通过编码器和PLC获得,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测量精度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7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返水三通
- 下一篇:一种可潜式水下景观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