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信光纤盘绕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4218.0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7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小宁;陕西瑞达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徐平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光纤 盘绕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通信设备中多条尾纤、光纤、跳纤进行盘绕存储的通信光纤盘绕机构。
背景技术
通信机房中装满了通信设备,与之相连接的光纤数量庞大。光纤的一端与传输设备、交换机等通信设备相连,一端与光配线设备ODF相连。光纤在光配线设备中进行统一调度,以便把不同设备连接起来组成需要的通信网络。一套大容量的光配线设备可接入1000根以上的光纤。
为使大量的光纤走线整齐,便于维护、调度、增加、拆除等,专利号为200420042243.3提供了一种“通信光纤盘绕装置”,该装置光纤盘绕整齐,每根光纤独立存放,数量庞大的光纤之间互不干扰,不会产生光纤堆积等情况;同时,该装置调度、操作简便,一般不会产生报废光纤。
但当光纤数量庞大时,则需要同时应用多个通信光纤盘绕装置,由于配线设备内部空间的限制,多个通信光纤盘绕装置必须排列紧凑以节省空间;但多个通信光纤盘绕装置紧凑排列后,对任一通信光纤盘绕装置内的光纤进行拆装、检修都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信光纤盘绕机构,主要解决了现有通信光纤盘绕装置多个同时使用导致拆装检修不便、无法有效节省空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该通信光纤盘绕机构,包括通信光纤盘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盘,所述通信光纤盘绕装置至少为两个;所述托盘包括载物台和联轴孔;所述各通信光纤盘绕装置均设置于托盘的载物台上,各通信光纤盘绕装置在托盘上均能够以自身圆心为旋转轴旋转,托盘的数量与通信光纤盘绕装置数量相同;所述各托盘通过联轴孔与托盘轴连接,各托盘可以绕托盘轴旋转。
所述通信光纤盘绕装置包括盘绕光纤的绕纤轴,绕纤轴一端设置有下挡 板,绕纤轴上设置有牵制光纤的嵌纤通道,绕纤轴中心设置有旋转中心轴;所述托盘的载物台上设置有旋转中心孔,通信光纤盘绕装置的旋转中心轴套接于旋转中心孔内。
所述通信光纤盘绕装置包括盘绕光纤的绕纤轴,绕纤轴一端设置有下挡板,绕纤轴上设置有牵制光纤的嵌纤通道,绕纤轴中心设置有旋转中心孔;所述托盘的载物台上设置有旋转中心轴,旋转中心轴套接于通信光纤盘绕装置的旋转中心孔内。
所述通信光纤盘绕装置包括盘绕光纤的绕纤轴,绕纤轴一端设置有下挡板,绕纤轴上设置有牵制光纤的嵌纤通道;所述托盘的载物台上设置有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用于防止通信光纤盘绕装置从托盘上脱出。
所述托盘轴的轴心线垂直于绕纤轴的轴心线。
所述托盘轴的轴心线平行于绕纤轴的轴心线。
所述各托盘的联轴孔与托盘轴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的高度大于通信光纤盘绕装置的高度。
所述限位装置是限位柱、限位凸台或限位弧形台。
所述绕纤轴是由至少两个立柱体或弧形板组成,所述的嵌纤通道是位于立柱体或弧形板间的“S”型通道。
所述绕纤轴由两个立柱体组成;所述两个立柱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太极图阴阳鱼形或“e”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使用方便
多个通信光纤盘绕装置同时使用时非常方便;可以将通信光纤盘绕装置直接从通信光纤盘绕装置组中直接取出。
2、节省空间
多个通信光纤盘绕装置按规则进行排列,有效地节省了配线设备内部的空间。
3、调度、操作、维护方便
光纤数量较大时,各条光纤之间不会发生扭结,施工、维护、调度、增加、拆除等动作均可方便进行,且多条光纤均可精确整齐排列。
4、配线设备中不留报废光纤
减少了报废光纤在配线设备中的残留,一旦产生报废光纤,可及时方便的拆除,且盘绕光纤对正常通信无影响。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盘绕机构具体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盘绕机构具体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盘绕机构具体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盘绕机构另一具体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盘绕机构另一具体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盘绕机构另一具体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盘绕机构另一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小宁;陕西瑞达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杨小宁;陕西瑞达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4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双纤维紧密纺装置
- 下一篇:超薄型平板扬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