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夹持厚度及背光检测小板的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1068.8 | 申请日: | 201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3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曲键;孙德鑫;郑威;张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太平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8/38 | 分类号: | C23C18/3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6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夹持 厚度 背光 检测 小板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沉铜上板筐上使用的用于夹持厚度及背光检测小板的夹具。
背景技术
现在印制线路板化学沉铜生产过程中大多数使用的为箱式化学沉铜生产线,此生产线使用的挂具为筐式沉铜挂具,在化学沉铜生产之前及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带孔的双面覆铜小板检测化学沉铜层的背光级别及用双面不覆铜的环氧树脂小板检测化学沉铜的厚度,以保证化学沉铜生产线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保证化学沉铜层的质量;传统的挂小板的方法是在这两种检测小板一个角上钻孔,然后用细铜丝系上挂在化学沉铜上板筐的横梁上随首筐板或正常生产板一起进行化学沉铜,下板后解下小板送到化验室进行检测;此方法是大多数厂家采用的方法,但有以下缺陷:
1、细铜丝系小板属软性连接,检测小板在槽液中是随意摆动的;而线路板是通过四边的卡槽固定在化学沉铜上板筐上的,所以小板不能完全模拟线路板在槽液中的状态,检测结果会有偏差。
2、每次都得更换细铜丝,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3、化学沉铜生产线中有微蚀槽液,细铜丝在微蚀药水的咬蚀下可能会断掉,不仅会使检测小板掉入槽中,而且小板掉落后致使沉铜板没有小板检测,减少了检测频率,对沉铜线的稳定控制带来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制一种用于夹持厚度及背光检测小板的夹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用于夹持厚度及背光检测小板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板框、连接杆和固定套管;所述夹板框为左、右、下三面封闭,上面开口的U形槽结构,所述夹板框底端宽度与厚度或背光检测小板宽度相同,且开口端比底端宽度小1-2mm;所述夹板框通过连接杆连接到固定套管上;所述固定套管侧面设有丝孔,使用时通过顶丝和丝孔配合将上述夹具固定在化学沉铜上板筐上。
组成夹板框的框架本身为V形结构用于沿垂直夹板框方向固定厚度或背光检测小板。
所述夹板框上开有溶液交换孔。
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由顶丝和旋转手柄构成,所述顶丝和丝孔配合将夹具固定在化学沉铜上板筐上。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如下:
1、此用于夹持厚度及背光检测小板的夹具固定夹在化学沉铜筐的斜梁或横梁上,属刚性连接,可以和化学沉铜筐以同样的运行状态在槽液中摆动及振动,完全模拟了生产板的状态,能够准确的监控生产板的质量.
2、安装小板时只稍用力把小板插入卡槽中即可,取下时也是抓住下板一下就能拿出,非常方便。
3、固定套管和锁紧螺母可使此用于夹持厚度及背光检测小板的夹具夹到任一上板筐的任何位置。
4、整个夹具采用316不锈钢结构,不受化学沉铜线槽液的咬蚀,非常坚固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夹具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厚度检测小板及装夹后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检测小板及装夹后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夹持厚度及背光检测小板的夹具装到化学沉铜上板筐上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放大图。
图中:1、夹板框,2、连接杆,3、固定套管,4、锁紧螺母,5、溶液交换孔,6、丝孔,7、顶丝,8、旋转手柄,9、测厚小板,10、检测背光小板,11、背光检测孔,12、化学沉铜上板筐,13、飞巴,14、线路板,15、侧面斜梁,16、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太平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太平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10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轮定位仪大机柜
- 下一篇:客车门顶防雨自动伸缩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