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粗加工面铣刀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0112.3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5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彭中伟;蔡东松;徐雷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5/02 | 分类号: | B23C5/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粗加工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切削加工过程中的机械切削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粗加工面铣刀片。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金属切除率,一般是在大功率机床上使用大直径铣刀,选择较低的主轴转速和大切深进行加工。当然,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即使能获得较高的金属切除率,但会在加工的模具型腔侧壁上留下很高的台阶和很深的刀痕,需要在后续工序中予以清除,由于大进给铣削技术在现有机床设备及加工程序下比较容易实现(有时只需改变进给率即可),因此该技术在模具加工车间正变得日益流行;因大切深产生的大量切削热传入切削刃,造成硬质合金材料提前失效。所以迫切需要解决应用于大进给大切深加工中的刀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切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在表面质量差,大切深造成刀具材料提前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切深、高进给、高效加工的切削刀具。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粗加工面铣刀片,其组成包括:四角方形刀片,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厚度为4.76mm,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具有5°的前角和11°的后角,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角上为0.8mm的圆角,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修光刃为2.8~3.2mm×15°,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倒棱为0.1~0.3mm×75°,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每个后刀面上分别具有两个分屑槽,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上具有三维断屑槽。
所述的粗加工面铣刀片,所述的分屑槽的底部倒圆角为0.4-0.6mm,边倒圆角为变半径0.3-0.15-0mm,两边夹角为11°-20°,所述的分屑槽距副切削刃的距离分别为3-5mm、8-10mm。
所述的粗加工面铣刀片,所述的三维断屑槽包括:三维断屑槽一、三维断屑槽二、三维断屑槽三,所述的三维断屑槽一共有8个,其纵向处于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方形边长三等分线线上,横向距刀片边1-3mm,所述的三维断屑槽一的形状为圆顶圆锥状,边倒圆角半径为0.2-0.4mm;所述的三维断屑槽二共有4个,均布在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方形对角线上,其形状为圆顶圆锥形状,边倒圆角半径为0.1-0.3mm,距刀尖圆弧3-5mm;所述的三维断屑槽三共有28个,等距分布在所述的断屑槽一的两侧,其形状为半球形。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宽倒棱使得刀片的尖部得到强化。
2.本实用新型的大修光刃让高进给得以实现,并可以提高加工表面质量。
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三种断屑槽均匀分布在前刀面上,有利于排除切屑、散热,提高刀片寿命。
4.本实用新型将分屑槽开在后刀面上,每个后刀面上开有2个分屑槽,共8个分屑槽,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宽切屑被2个分屑槽撕成窄切屑,从而减小冲击,有利于切削热的扩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二测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是图4的B部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粗加工面铣刀片,其组成包括:四角方形刀片1,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厚度为4.76mm,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具有5°的前角和11°的后角,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角上为0.8mm的圆角,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修光刃为(2.8-3.2)mm×15°,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倒棱为(0.1-0.3)mm×75°,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每个后刀面上分别具有两个分屑槽2,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上具有三维断屑槽。
实施例2
所述的粗加工面铣刀片,所述的分屑槽的底部倒圆角为0.4-0.6mm,边倒圆角为变半径0.3-0.15-0mm,两边夹角为11°-20°,所述的分屑槽距副切削刃的距离分别为3-5mm、8-10mm。
实施例3:
所述的粗加工面铣刀片,所述的三维断屑槽包括:三维断屑槽一3、三维断屑槽二4、三维断屑槽三5,所述的三维断屑槽一共有8个,其纵向处于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方形边长三等分线线上,横向距刀片边1-3mm,所述的三维断屑槽一的形状为圆顶圆锥状,边倒圆角半径为0.2-0.4mm;所述的三维断屑槽二共有4个,均布在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方形对角线上,其形状为圆顶圆锥形状,边倒圆角半径为0.1-0.3mm,距刀尖圆弧3-5mm;所述的三维断屑槽三共有28个,等距分布在所述的断屑槽一的两侧,其形状为半球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01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镜镜片
- 下一篇:用于进行加密的数据交换的方法和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