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聚集太阳光线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8896.6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7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柱联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柱联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2B3/00;H02N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聚集 太阳 光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光线的聚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收集、转换领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并进行电能转换,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减少采用烧煤、烧油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然而,目前的太阳能收集,其太阳光线的利用效率、转换率不高,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现有的太阳光线中的红外线不能有效集中的照射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虽然,也有采用如菲涅尔透镜的方式先收集聚光后照射在太阳能电池板上,但是,菲涅尔透镜的结构、工艺复杂,不能很好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有效聚集太阳能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聚集太阳光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基板上设置有点阵式布置的多个光固化透镜,光固化透镜的入射面在基板的上方,出射面在基板的下方。
所述的基板上开设有点阵式布置的安装孔,光固化透镜嵌装在安装孔内。
所述的光固化透镜为紫外光固化透镜。
所述的光固化透镜的出射面为外凸弧形,入射面为内凹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装置采用在基板上点阵式设置多个光固化透镜的结构形式,通过这些光固化透镜可以将入射面的太阳光聚集后向下方射出,尤其是将红外线聚集后向外射出供太阳能转换装置使用,有效提高太阳能转换装置的太阳光利用率,其结构简单、可靠,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用于聚集太阳光线的装置,包括基板1,基板1上设置有点阵式布置的多个光固化透镜2,光固化透镜2的入射面在基板1的上方,出射面在基板2的下方,光固化透镜2的数量以占据基板1上受到太阳光线照射的表面积越多为优,能够收集更多的太阳光线。
所述的基板1上开设有点阵式布置的安装孔10,光固化透镜2嵌装在安装孔10内,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其中,该基板1可以是金属板等。
作为优选是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固化透镜2的出射面为外凸弧形,入射面为内凹弧形。
所述的光固化透镜为紫外光固化透镜。
光固化透镜其具体是可以通过如下光固化材料制作而成,
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材料:
25-75%的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10-65%的无甲苯反应单体;
5-15%的多官能基反应单体;以及
4-7%的裂解型共引发剂、夺氢型共引发剂或者裂解型共引发剂和夺氢型共引发剂,将上述组分搅拌混合均匀,保存备用。
优选的,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为台湾长兴化工的601A-35、601B-35、601C-35、601H-35和601Q-35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物质。
优选的,所述无甲苯反应单体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丙氧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物质。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无甲苯反应单体优选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优选的,所述多官能基反应单体为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物质。
优选的,所述裂解型共引发剂为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 ,夺氢型共引发剂为4-(N,N-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
作为优选方式,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质量与无甲苯反应单体和多官能基反应单体的质量之间的比例为6.8~7.2:3,这样比例所形成的光固化材料在制作透镜时,其质量更为稳定,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具体实施例之外,还有其它所组合的实施例,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柱联,未经黄柱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88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