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增容感应炉体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7204.6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8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峰;杨方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F27B14/08 | 分类号: | F27B14/08;F27B14/10;F27B14/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增容 感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体,具体地讲,是一种用于感应电炉的新型增容感应炉体,属于金属材料的冶炼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感应电炉在我国冶金工业中广泛应用,主要用在高附加值的特种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合金的冶炼和研究实验中。感应炉体主要包括感应圈、坩埚、和打筑的炉衬这三部分。目前,感应炉的坩埚底部普遍采用放置在感应圈最下层第二匝感应圈以上,以保证炉底温度;感应炉的坩埚也普遍采用上大下小带一定锥度的斜坩埚。但是,依据测定和电磁场原理,感应圈底部第一、二匝感应圈处的磁感应强度还是较强的;而斜坩埚随着炉龄的增加,存在上口受炉渣侵蚀扩大容易穿炉的危险,下部炉渣沉积容积逐渐缩小的问题。所以斜坩埚并不安全。这种设计的感应炉体,没有充分利用磁场能,造成电磁能量的浪费,电热效率低,且炉体容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感应电炉的增容炉体,提高电热效率,提高感应电炉的炉体熔炼容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增容感应炉体,包括坩埚、炉衬、感应圈,其特征在于:坩埚呈圆筒状的直型坩埚,坩埚的上下直径Φ直坩埚相等;在感应炉的前后的炉衬的厚度d不相等,靠近炉嘴的前半边炉衬要比后半边的薄,即d前≤d后;坩埚底面与感应圈下边的第一匝感应圈下边缘对齐,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坩埚直径尺寸Φ直坩埚范围在感应圈直径Φ感尺寸的65~70%内,即Φ直坩埚=65~70%×Φ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前半边炉衬与后半边的炉衬之间的厚度是均匀过渡;炉衬最厚处比最薄处厚50~25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坩埚的炉衬厚度d前=d前下≤d后=d后下,感应炉体能够充分利用电磁能量,提高了电热效率。同时,解决了斜坩埚的因坩埚直径Φ斜坩埚上>Φ斜坩埚下;炉衬厚度d前=d后<d前下=d后下,而产生的随着炉龄的增加,坩埚上口部分受炉渣侵蚀扩大,容易穿炉的危险;以及下部炉渣沉积容积逐渐缩小的问题。而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d前=d前下,d后=d后下,改锥形的斜坩埚为直筒型的直坩埚,增加了炉体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后的感应炉体半剖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前的感应炉体半剖示意图;
图3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感应炉前视形貌的示意图。
图中1.坩埚;2.炉衬;3.感应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参见图1~3,一种新型增容感应炉体,包括坩埚1、炉衬2、感应圈3,其特征在于:坩埚1呈圆筒状的直型坩埚,坩埚的上下直径Φ直坩埚相等;在感应炉的前后的炉衬2的厚度d不相等,靠近炉嘴的前半边炉衬2要比后半边的薄,即d前≤d后;坩埚1底面与感应圈3下边的第一匝感应圈下边缘对齐,在一个水平面上。坩埚1直径尺寸Φ直坩埚范围在感应圈3直径Φ感尺寸的65~70%内,即Φ直坩埚=65~70%×Φ感。前半边炉衬2与后半边的炉衬2之间的厚度是均匀过渡;炉衬2最厚处比最薄处厚50~250mm。
实施例:1t中频感应炉,Φ感=1200mm,将Φ直坩埚=800mm的坩埚1,放在打筑好的,与感应圈3下边的第一匝感应圈下边缘对齐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炉底上,然后将坩埚1往前部移动,使炉衬2前半边比后半边的厚度薄80mm。打筑好炉衬2。冶炼美国ASTM标准的高速工具钢M42,生产80炉,在相同炉数下,按电耗相同来比较,平均每炉增产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72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身皮带
- 下一篇:全玻璃高绝热储热式太阳真空集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