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格化三氧动态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6715.6 | 申请日: | 2010-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1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奇;王真杰;杨海燕;潘强;孙震;刘国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田治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格化三氧 动态 生物 处理 一体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格化三氧动态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属于给排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而污水处理又是环境保护的重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大中城市基本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这些地方的污水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处理,但是全国大部分小城镇还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而且众多小城镇污水造成的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污水处理的重点。但由于传统污水处理厂造价高,运行复杂,在小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很困难。而目前没有一种可方便应用在小城镇的便于使用且处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格化三氧动态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解决没有一种可方便应用在小城镇的便于使用且处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设备,其造价低,运行维护简便,制造容易且便于普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微格化三氧动态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
进水装置、水解酸化池、微格三氧池、强化除磷池和曝气系统;
进水装置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装置的出水口依次与水解酸化池、微格三氧池和强化除磷池连接,强化除磷池上设有出水槽;
所述水解酸化池、微格三氧池和强化除磷池内均设有处理污水的填料;
所述曝气系统的曝气头均匀分布设置在水解酸化池、微格三氧池和强化除磷池内。
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通过进水装置依次与水解酸化池、微格三氧池、强化除磷池连接,在水解酸化池、微格三氧池、强化除磷池内设置填料和曝气系统的曝气头,可以使进入的污水经填料和曝气系统曝气的作用,依次进行水解、好氧、缺氧和厌氧反应,处理后的污水经强化除磷池除磷后排出。该设备构造简单,造价低,维护运行方便,运行费用小,剩余污泥量少,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特别适用于对小城镇污水处理,解决小城镇污水因没有适用的污水处理设备而面临污染严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设备的曝气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设备的曝气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水解酸化池;111-第一水解酸化池;112-第二水解酸化池;2-微格三氧池;21-第一氧池;22-第二氧池;23-第三氧池;3-强化除磷池;4-进水管;5-大孔板;6-小孔板;7-进水三角计量堰;8-水平进水堰;9-穿孔墙;10-出水管;11-出水槽;12-进水调节管;13-溢流管;14-支撑桩;15-放空管;16-分气缸;17-曝气头;18-水解酸化池内的填料;19-微格三氧池内的填料;20-强化除磷池内的填料;24-管路;25-曝气头;26-开口;27-供气装置;28-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格化三氧动态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可用在污水处理中,该设备包括:进水装置、水解酸化池1、微格三氧池2、强化除磷池3和曝气系统;
其中,进水装置由池体、进水管4、大孔板5、小孔板6、进水三角计量堰7和水平进水堰8构成,进水管4、大孔板5、小孔板6、进水三角计量堰7和水平进水堰8均设置在池体内,进水管4依次与大孔板5、小孔板6、进水三角计量堰7和水平进水堰8连接,进水管4的进口作为进水装置的进水口,池体的出水口作为进水装置的出水口;
进水装置的出水口依次与水解酸化池1、微格三氧池2和强化除磷池3连接,强化除磷池3上设有出水槽;在水解酸化池1、微格三氧池2和强化除磷池3内均设有处理污水的填料18、19、20;曝气系统的多个曝气头均匀分布设置在水解酸化池1、微格三氧池2和强化除磷池3内的填料18、19、20下面。
上述设备中,水解酸化池1、微格三氧池2和强化除磷池3为一体式结构,水解酸化池1和强化除磷池3分别设置在微格三氧池2的两侧,各池体之间通过穿孔墙9分隔并连通;在水解酸化池1、微格三氧池2和强化除磷池3底部均设有排空其内污水的放空管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未经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67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