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床分级气化连续制气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35079.5 | 申请日: | 2010-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4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浩玥 |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72;C10J3/34;C10J3/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41606 山西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床 分级 气化 连续 制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采用常压固定床分级气化连续制气技术,是一种将煤、焦或者型煤在蓄热过程中应用气化剂的作用进行分级反应连续气化,同时保持炉内的热平衡,使其形成连续稳定的气化效果,生产适合于合成氨、尿素生产所需要的半水煤气或者生产适合于合成甲醇生产需要的水煤气和含一氧化碳较高的煤气的连续制气炉。
背景技术
1、常压固定床间歇气化技术在我国应用广泛,但该技术有1/3的时间用于吹风气排发,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炉温不易控制,影响产气质量。
2、常压固定床连续气化技术解决了间歇气化过程中吹风气排放问题,但还是存在着炉上温度不宜控制,生产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含量偏高,影响气化质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1、解决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常压固定床分级气化连续制气技术,解决了常压固定床间歇气化和常压固定床连续气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缺陷。在连续气化的基础上,利用上行炉温和气化剂的作用,应用分级气化反应,同时控制炉内各反应区域的温度,保持炉内热平衡,使其达到安全、环保、节能、连续气化的效果。生产适合于合成氨、尿素生产所需要的半水煤气,或者生产适合于合成甲醇生产需要的水煤气和含一氧化碳较高的煤气。为固定床气化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炉型,进而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技术方案
固定床分级气化连续制气炉,是常压固定床间歇式气化炉的改进炉型,包括锁料阀串联的原料仓、水夹套气化炉壳体,所述气化炉壳体下部连接两个对称排渣管道;所述每个排渣管道设置密封锁料阀;所述气化炉内有三个反应区域,分别设置温度监测装置;所述三个反应区域设置三级布气塔。
所述密封锁料阀由水封阀或气封阀和锁料阀联合组成。
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由三个高温监测器和监测仪表组成。
第一反应区炉温设定为1250℃-1450℃,第二反应区炉温设定为1100℃-1000℃,第三反应区炉温设定为900℃-800℃。
所述三级布气塔,其中一级布气塔由破渣塔式炉篦,减速装置,混合气箱及管道调接阀组成;二级、三级布气塔由三角多孔布气喷嘴、混合气箱和调接阀通过管道连接组成;二级、三级布气塔由破渣塔式炉篦中心通过,梯次安装在破渣塔式炉篦上方;三级布气塔由二级布气塔中心通过,安装在二级布气塔上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气化剂分层加入,加大了气化强度,减缓了上行气体的速度,为上行气体反应争取了时间,同时对各气化区域的温度进行了有效控制,保持了炉内的热平衡,保证了连续稳定的制气过程。本实用新型各反应区域温度可通过监测仪表观察,并根据反应区域温度调节气化剂用量,调节炉内热平衡。本实用新型如果在气化过程中出现炉上温度过高时,可采用间歇式气化工艺对炉温进行控制,待温度降低后再切换为分级气化。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床蓄热分级气化连续制气技术。在固定床连续气化的基础上,利用上行炉温和气化剂的作用,将炉内反应区域划分为三级,为连续稳定气化提供了反应区域、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创造了可变换的反应条件,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适合于合成氨、尿素生产所需要的半水煤气,或者生产适合于合成甲醇生产需要的水煤气和含一氧化碳较高的煤气。本实用新型保留了固定床间歇气化炉的整体炉型和部分工艺条件,提高了气化温度和气化质量,达到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为固定床气化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附图说明
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料仓密封盖 2-进料管 3-料仓
4-出料管 5-锁料阀 6-进料口
7-上行高温煤气出口 8-上部气室 9-水夹套锅炉
10、11-连接汽包管道 12-第三反应区测温器 13-三级布气塔
14-第二反应区测温器 15-二级布气塔 16-第一反应区测温器
17-一级布气塔 18、22-下部排渣管
19-下行高温煤气出口 21-底部第三级布气管道 23-底部第二级布气管道
20、24-锁料阀 25-炉底排渣管 26-炉底排渣口密封盖
27-混合进气口 28-高温耐火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浩玥,未经张浩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50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