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地引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33047.1 | 申请日: | 201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9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蔡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屏(北京)电磁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地 引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地引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建筑物或者地铁等的接地系统中(包括电力设备接地、信号设备接地以及防雷接地等),必须是通过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连接,实现可靠接地,以往通常是直接从结构底板引出接地引下线或通过PVC管引出接地引下线,采用这种手段,地下水容易从接地引下线处渗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与接地网相连接时能有防止地下水渗出的接地引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接地引出装置包括一结合件以及穿过结合件的接地引下线,其中该结合件包括锁固的一上压件以及一下压件,上压件包括一橡胶第一垫体,下压件包括一橡胶第二垫体,所述接地引下线穿过两橡胶垫体之间。
所述上压件还包括一尼龙第一壳体,下压件包括一尼龙第二壳体,所述两壳体分别设置于两垫体一侧。
所述上压件还包括一上盖,下压件包括一下盖,所述上盖以及下盖分别设置于两壳体一侧,从而所述两垫体、两壳体位于上盖与下盖之间。
所述上盖中间部分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从而形成四周侧壁,且两端侧壁中间部分再往下形成一第一台阶,该第一台阶底面高于第一容置空间底面。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一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两端的延伸部,所述本体中间部分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延伸部中间部分也往下形成一第二台阶,该第二台阶底面高于第二容置空间底面,所述本体位于上盖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壳体的延伸部与上盖的第一台阶相抵靠。
所述下盖设有贯穿整个下盖两端的第三容置空间,从而形成两侧壁,且在侧壁两端往内 相向设置有定位部。
所述第二壳体中间部分形成有第四容置空间,两端形成有肩部,所述壳体置于下盖第三容置空间内,且肩部与下盖定位部相抵靠。
所述第二垫体大致呈U形,其底壁与两侧壁共同形成第五容置空间。
所述接地引出装置还包括一法兰以及一连接法兰与结合件的连接件。
所述法兰中间设置通孔,以供结合件一端穿过。
在本实用新型中,因为结合件中与接地引下线两端接触的为橡胶垫体,从而在锁紧结合件个组合件时,通过两橡胶垫体的张力压紧实现密封,这样,在施工之后,即可防止地下水从接地引下线处渗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地引出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地引出装置根据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地引出装置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地引出装置根据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地引出装置上盖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接地引出装置第一壳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地引出装置。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接地引出装置包括一法兰1、一连接件2、一结合件以及穿过该结合件的接地引线,其中,该结合件包括一上压件10、一下压件11,接地引下线3位于该上压件10与下压件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上下压件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固定件为一L形板件,L形的一端连接法兰1,另一端连接上压件10或者下压件11,从而法兰1与结合件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上压件10包括一上盖4、一第一壳体6以及一第一垫体8。如图5所示,其中上盖4中间部分往下凹陷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41,从而形成四周侧壁,且两端侧壁中间部分再往下形成一第一台阶42,该第一台阶42底面高于第一容置空间41底面。如图6所示,第一壳体6包括一本体60以及设置于本体60两端的延伸部61,且该延伸部61比本体60薄,其中一侧与本体60平齐,从而本体60底壁600与延伸部61底壁610也 形成一台阶状。该本体60中间部分往下凹陷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62,延伸部61中间部分也往下形成一第二台阶63,该第二台阶63底面高于第二容置空间62底面。该第一垫体8为平板状。
对应地,该下压件11包括一下盖5、一第二壳体7以及一第二垫体9。其中下盖5设有贯穿整个下盖5两端的第三容置空间51,从而形成两侧壁,且在侧壁两端往内相向设置有定位部52;第二壳体7中间部分往下凹陷形成有第四容置空间71,两端形成有肩部72;第二垫体9大致呈U形,其底壁90与两侧壁91共同形成第五容置空间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屏(北京)电磁防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屏(北京)电磁防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30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