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皮绝缘微同轴电缆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32658.4 | 申请日: | 201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4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岩;尤满明;张明月;贾超;徐文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亿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3/06 | 分类号: | H01P3/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胡京生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同轴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同轴电缆,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频率30MHz以下传输模拟信号和高速数字信号的泡皮绝缘微同轴电缆。该电缆主要应用于固定或移动无线通信和类似技术的电子装置中射频信号的传输。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世界电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设备和电子装置对信号传输的质量越来越高,对传输通道的电缆而言,高指标,高稳定性产品的设计难度越发凸显。目前,国内大多数微同轴电缆产品采用单一的化学发泡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泡皮绝缘微同轴电缆。从组成材料的选择到结构的设计完全能达到市场用户要求。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泡皮绝缘微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单根实芯铜导体外挤包一层复合绝缘层构成的绝缘芯线,在绝缘线芯外缠绕一层镀锡铜线作为同轴外导体,紧贴外导体外挤包一层低烟无卤材料做内护套构成单元同轴线芯;多根单元同轴线芯集合成电缆缆芯,其外依次设有聚酯薄膜包覆层和低烟无卤外护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电缆结构稳定性好:绝缘层采用发泡聚乙烯和实芯聚乙烯材质的复合绝缘层即泡皮绝缘代替一般化学发泡单层绝缘,线芯刚性强度好,经过多工序加工不易发生变形。2、绝缘层延伸率好:复合绝缘结构,内层保证了通信传输指标,外层起到了骨架支撑作用,组合后延伸性好,同轴度高,电性能稳定。3、低频段通信指标稳定:一般化学发泡微同轴电缆,在1MHz和2MHz时因电缆绝缘易发生变形致使阻抗和衰减主要指标时常发生畸变,有了实芯皮做骨架很好的稳定了低频段指标。4、外导体尺寸小:采用镀锡铜线缠绕屏蔽,屏蔽密度高,外导体加工后电缆尺寸小,电磁干扰屏蔽效果好,适合于密集布置多种电缆的场合高质量数字信号传输。5、环保性好:电缆内护套采用低烟无卤材料,阻燃性能优越,适合环保安全场合使用。6、加工方便:使用一般的通讯电缆制造设备加工,通用性强,方便简单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泡皮绝缘微同轴电缆,包括在单根实芯铜导体1-1外挤包一层复合绝缘层1-2构成的绝缘芯线,在绝缘线芯外缠绕一层镀锡铜线作为同轴外导体1-3,紧贴外导体1-3外挤包一层低烟无卤材料做内护套1-4构成单元同轴线芯1;多根单元同轴线芯1集合成电缆缆芯,其外依次设有聚酯薄膜包覆层2和低烟无卤外护套3。复合绝缘层1-2为粘为一体的双层结构,内层采用发泡聚乙烯材质、外层采用实芯聚乙烯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多根单元同轴线芯1为七根构成,由内一根、外围六根排列集合成电缆缆芯。
实施例1的多根单元同轴线芯1为八根构成,由内一根、外围七根排列集合成电缆缆芯,在内一根单元同轴线芯1外包覆一层无纺布袋填充芯,其外围的结构层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实施例2的多根单元同轴线芯1为十六根,由内一根填充芯、在其外依次排列一层五根单元同轴线芯1、一层十一根单元同轴线芯1集合成电缆缆芯构成,其外围的结构层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实施例3的多根单元同轴线芯1为三十二根,由内一根填充芯、在其外依次排列一层五根单元同轴线芯1、一层十一根单元同轴线芯1、一层十六根单元同轴线芯集合成电缆缆芯构成,其外围的结构层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工艺过程制造得到:用电线电缆铜线拉线机生产所需尺寸的单根实芯铜导体作为内导体1-1,在内导体1-1外用两台挤塑机共用一个双层共挤机头一次同时挤出发泡聚乙烯和实芯聚乙烯材质的复合绝缘层1-2构成了绝缘芯线,用专用通讯电缆导体缠绕机在绝缘芯线外均匀缠绕镀锡铜线做同轴外导体1-3,紧贴外导体1-3外用一台挤塑机加工完成低烟无卤内护套1-4,以上结构构成单元同轴线芯1;将多根单元同轴线芯1按正规排列在成缆机上集合成电缆缆芯,在其外绕包一层聚酯薄膜包覆层2,最外层采用挤出设备紧密挤包一层低烟无卤外护套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亿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亿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26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