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间包钢水测温与液位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31002.0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8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简龙;温铁光;魏元;王鹏;安连旗;孙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00 | 分类号: | B22D2/00;B22D11/18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 钢水 测温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铸中间包的自浮式钢水测温与液位监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整个连铸工艺过程中,中间包内钢水的温度都参入了连铸机动态二次冷却水的配水过程,是连铸浇注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中间包内钢水的温度已由过去的人工手动测温改为自动连续测温,使中间包内钢水的温度有了连续的数据。但由于目前所使用的自动测温探头插入中间包内的位置以及测温探头插入钢水内的深度都是固定不变的,而其插入钢水的深度不同,其温度测量的结果也自然存在差异,造成在换罐等中间包内钢水液位发生较大波动的过程中,测温探头插入钢水的深度亦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钢水的温度测量结果出现较大的波动,给钢水的浇注过程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另外,一直以来中间包的液位高度始终未有检测和监测装置,只能仅凭经验估计钢渣下面钢水的液面升降情况,由于中间包的砌筑以及称重等原因造成钢水的液面波动,一旦估计误差过大,就可能发生溢渣甚至溢钢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不受钢水重量影响,能依靠自身重力控制测温探头在钢水内的浸入深度,兼具连续测温和液位监控双重功能的中间包钢水测温与液位监测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中间包钢水测温与液位监测装置,包括中间包盖,由固定法兰、导向管、测温探头及温度检测仪表组成;上端带有导线的测温探头活动安装在上部开有导线槽的导向管内,导向管穿过中间包盖的预设孔并通过固定法兰连接在中间包盖上,测温探头的导线与温度检测仪表连接。
所述导向管系采用高温陶瓷套管加工而成;在导向管上部导线槽的一侧标有长度刻度。
在测温探头下部敷设有一段锆质耐火材料保护套。
所述测温探头插入钢水深度为400~5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测温探头的重量与钢水浮力进行综合平衡计算和设计,使测温探头的浸入深度能自动控制在400~500mm的范围内,同时也可通过导线槽上的刻度,直接测知测温探头在中间包盖上的长度,并准确标定出中间包内钢水的液面高度,从而给操作者提供定量的操作依据,避免了中间包溢渣或溢钢事故的发生,实现控制精度的稳定与准确,有利于钢水浇注过程控制与动态二次冷却水配水的稳定性;加之测温探头浸入钢水深度相对固定,不受钢液液面波动的影响,故测温灵敏度高,波动小。本实用新型简单易行,不需要现场做特殊的设备改动,导向管可重复使用,降低成本;测温探头下部敷设有一段锆质耐火材料保护套,此段恰好处于中间包渣线处,从而防止中包覆盖剂对探头耐火材料的浸蚀,延长测温探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为中间包钢水测温与液位监测装置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中:刻度1、导线2、导线槽3、固定法兰4、中间包盖5、导向管6、覆盖剂7、钢水8、测温探头9、保护套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由附图可见,本中间包钢水测温与液位监测装置主要由固定法兰4、导向管6、测温探头9及外部温度检测仪表所组成。导向管6系采用高铝质或刚玉材质的耐高温陶瓷套管加工而成,在导向管6的上部加工有一道导线槽3,主要是便于导线座和导线2的上下滑动。在导线槽3的左侧标注有20~50mm的长度刻度1,根据测温探头9上端在长度刻度1上的具体位置,即可准确标定出中间包内钢水的液面高度,从而为操作者提供操作依据。同时,在导向管6管壁的中间安有一圆盘形的固定法兰4,在导向管6的中间插有测温探头9,测温探头9的上端通过导线座连接有导线2,导线2的另一端连接在外部温度检测仪表上,以便对测温探头9测得的温度进行传递和处理。导向管6只是活动地套在测温探头9的外面,以防止测温探头9倾倒,但测温探头9可自由地顺着导向管6上下活动。另外,在测温探头下部还敷设有一段锆质的耐火材料保护套10。
安装使用时,先在中间包盖5上钻出一直径略大于导向管6外径的圆孔以及螺栓孔,然后将带有固定法兰4的导向管6插入中间包盖5的圆孔,用螺栓将固定法兰4连同导向管6固定在中间包盖5上。再将测温探头9穿过导向管6浸入在钢水8中,由于测温探头9的实际重量是与钢水浮力进行平衡计算得到的,其重量约在33~41.26kg之间,因此能够完全保证测温探头9的浸入深度始终自动控制在400~500mm的范围内,且此时敷设在测温探头9下部的保护套10恰好处于中间包覆盖剂7处,从而减少覆盖剂7对测温探头9耐材的浸蚀。
浇注结束后,将本实用新型拆下,以备下次再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1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化重整丙三醇制氢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铜铟镓硒纳米颗粒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