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钉锤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0896.1 | 申请日: | 201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9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温庆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卓识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C1/06 | 分类号: | B25C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8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钉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钉子的自动安装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圆钉的自动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钉锤都是依靠手工击打的方式来完成钉钉子的过程,在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挥动钉锤击打钉子的底部,使得钉子嵌入需要固定的物体内部,这种方式使用上有局限性。首先,通过钉锤钉钉子需要很大的力才可以将钉子钉入,劳动强度大。其次,通过钉锤击打的方式钉钉子需要用手指扶住钉子的中部位置,在击打过程中,一旦有所偏差,容易击打到手指,造成伤害事故,其安全性较低。最后,即使对于专业木工人员而言,如果每天都需要钉大批量的钉子,即使是技术熟练的工人,在需要保证精确度的前提下,每分钟也难以通过手工击打的方式钉20个以上的钉子,工作效率也低下。因此,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能够实现通过自动的方式完成钉子击打过程的动力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高效率、可自动完成钉子装钉的电动钉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钉锤,包括
驱动装置,用于产生驱动力;
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的驱动装置相连接的齿轮组和连杆机构;
导套装置,用于限定所述的多弹簧储能装置的运动路径;
多弹簧储能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导套装置内的套筒、设置在所述的套筒内与所述的连杆机构相连接的推杆、设置在所述的导套装置内用于阻挡或释放所述的套筒的触发装置,所述的推杆将套筒隔断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内分别设置有沿所述的套筒轴向伸缩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的连杆一端与设置在齿轮组从动齿轮端面并与其端面垂直的驱动销转动联接;另一端与所述的推杆通过传动销转动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一个与所述的多弹簧储能装置相连接的击打装置,所述的触发装置设置在所述的套筒与击打装置间,选择性连通或断开所述的套筒与击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击打装置还连接有用于使所述的击打装置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设置有一个钉子夹持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钉子夹持器包括一个容置钉子的钉子容置腔、用于夹紧钉子的夹紧部件、与所述的电动钉锤相连接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钉子夹持器可沿所述导向装置的轴线方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触发装置由与导套装置连接的壳体,弹簧以及与所述的弹簧同轴的至少一个触发头构成,且触发头靠近套筒被触发一侧环绕在同一个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积极效果是:1、采用驱动装置,配合传动装置和多弹簧储能装置,可以自动完成圆钉的装钉;2、提高了装钉的效率,节约了人力;3、圆钉钉入的力由电机提供,解决了传统手工作业方法需要外加大力的缺点,使批量的钉子的装钉工作也可以由小孩、妇女或老人完成,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和普遍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钉锤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机;2、齿轮;3、驱动销;4、连杆;5、套筒;51、第一腔室;52、第二腔室;53、推杆;54、传动销;7、弹簧;8、触发头;9、击打装置;10、复位弹簧;11、钉子夹持器;12、导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一种电动钉锤,包括
驱动装置,用于产生驱动力,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电机1。
传动装置,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齿轮组和连杆机构,传动装置的连杆4一端与设置在齿轮组从动齿轮2端面并与其端面垂直的驱动销3转动联接;另一端与推杆53通过传动销54转动联接。
导套装置12,内部中空的管体,用于限定多弹簧储能装置的运动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卓识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卓识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08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