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磁保持继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0015.6 | 申请日: | 201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0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敏;吴金良;沈旭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盐众信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1/01 | 分类号: | H01H51/01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魏美贞 |
地址: | 314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保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磁保持继电器,主要适用于电子仪表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消除电容器投入时产生的涌流,人们发明了晶闸管电压过零投入技术。但是晶闸管的导通损耗很大,使补偿装置的自耗电增大,不仅需要使用大面积的散热片甚至还要另加风扇。为了减少晶闸管的导通损耗,人们又发明了复合开关技术。复合开关技术就是将晶闸管与继电器接点并联使用,由晶闸管实现电压过零投入与电流过零切除,由继电器接点来通过连续电流,这样就避免了晶闸管的导通损耗问题,也避免了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但是复合开关技术既使用晶闸管又使用继电器,于是结构就变得相当复杂,并且由于晶闸管对dv/dt的敏感性也比较容易损坏。而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继电器在投入和切断电容器设备时会产生拉弧现像,对继电器触点容易烧伤从而影响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因而比较合理的方式是将继电器,采样装置和外围控制电路组合实现电容器的无涌流投入、开关接点的无电弧(或小电弧)分断。但是收于采样装置与继电器不连为一体,在安装使用过程带来很多接线问题,同时带来后续的维护也相当的不便,并且由于采样装置需单独制作,生产成本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的智能磁保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线圈组合、磁钢组合、拨动杆、推动片、动簧组合、静簧组合,动簧组合包括动簧片和固定在动簧片上的动触点,静簧组合包括静簧片和固定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拨动杆一端与磁钢组合连接,另一端与推动片连接;磁钢组合与线圈组合配合;动簧片与推动片连接;动触点与静触点配合;在线圈组合上连接有线圈引出端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板和固定在中板上的信号采集芯片,中板固定在基座上,信号采集芯片上电连接有六针通信接口、驱动信号输出端口和触点状态输入端口;在动簧组合和静簧组合上连接有触点信号引出端口,触点信号引出端口与触点状态输入端口连接;驱动信号输出端口与线圈引出端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盖板,所述的盖板固定在中板上,并将信号采集芯片盖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2、安装方便,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透视示意图。
图4为中板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基座1、线圈组合2、线圈信号引出端口21、磁钢组合3、拨动杆4、推动片5、动簧组合6、静簧组合7、静簧片71、静触点72、支撑片8、信号采集芯片9、六针通信接口91、驱动信号输出端口92、触点状态输入端口93、触点信号引出端口10、中板11、盖板12、线圈引出端口13。
动簧组合6包括动簧片61和动触点62,动触点62固定在动簧片61上。静簧组合7包括静簧片71和静触点72,静触点72固定在静簧片71上。线圈组合2、磁钢组合3、拨动杆4、推动片5、动簧组合6、静簧组合7均安装在基座1上。支撑片8固定在基座1上上,磁钢组合3与支撑片8转动连接。拨动杆4一端与磁钢组合3固定,另一端与推动片5活动连接。磁钢组合3与线圈组合2相对设置并配合。动簧片61与推动片5连接,动触点62与静触点72配合。线圈引出端口13与线圈组合2连接。这些均为现有技术。
信号采集芯片9固定在中板11上的,中板11固定在基座1上。盖板12安装在中板11上,并将信号采集芯片9盖住,起保护作用。
信号采集芯片9上电连接有六针通信接口91、驱动信号输出端口92和触点状态输入端口93。信号采集芯片9中采样电路是采用光电耦合方式。
六针通信接口91与外部控制设备相连接。
触点信号引出端口10与动簧组合6和静簧组合7上连接,触点信号引出端口10与触点状态输入端口93连接,用于将动触点62和静触点72的触点状态信息传输到信号采集芯片9。
驱动信号输出端口92与线圈引出端口13连接。
六针通信接口91、驱动信号输出端口92、触点状态输入端口93均安装在中板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盐众信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海盐众信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0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