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板固定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8975.9 | 申请日: | 2010-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2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亚运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精密建筑支架系统的模板固定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施工现场搭建一些建筑支架,来支撑用于浇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模板。传统的都是临时搭建成的竹木支架,不仅搭建与拆卸时人工的劳动强度大,竹木损耗大,安全有隐患,而且针对不同的建筑构造的尺寸时不能调整,混凝土凝固后拆卸的竹木支架再次使用的利用率很低,造成资源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精密建筑模板支架系统,使用行架管来搭建模板支架,所述行架管是一种方形的长管,将其固定于模板的外侧,为模板提供预紧力,保证模板的稳固性,从而避免所述模板在浇筑过程中出现膨胀、开裂等现象。一般所述行架管通过螺栓固定在模板上。如图1所示,连接管1置于模板3的加强件容置孔内,所述行架管4固定在模板3的一侧,然后通过所述行架管4来搭建支撑系统。所述行架管4上有螺栓孔,从所述行架管4中插入螺栓5,穿过所述模板3,与所述连接管1上的内嵌螺母2拧紧,从而实现对所述行架管4的固定连接。但是,该方法需要使用较长的螺栓来实现固定连接,安装时所述螺栓不易与螺母对准,因此安装费时,此外还存在受力不均导致的连接强度不够、螺栓容易发生脱落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行架管通过螺栓直接连接到模板和链接管上,使得其安装费时,连接强度不够,容易脱落,从而提出一种可以使得行架管简单、牢固地固定到模板上的模板固定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板固定件,包括行架管安装部和与所述行架管安装部连接的两个固定板,所述行架管安装部具有适于所述行架管插入并与之紧密贴合的形状,每个所述固定板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开口。
所述开口为U形。
所述行架管安装部包括一个竖直侧壁和与所述竖直侧壁的两端垂直相连的两个水平侧壁,所述三个侧壁形成矩形容置截面。
所述固定板由所述两个水平侧壁的端部向外延伸而成。
所述两个固定板在同一平面上,用于与模板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板固定件,包括行架管安装部和固定板,所述行架管安装部用于将行架管固定,所述固定板用于与模板紧密贴合,使用时,将所述行架管插入所述行架管安装部,使其紧密贴合,然后将固定板紧贴在模板的一侧,使用螺栓穿过所述固定板的开口,然后穿过模板上的圆孔,伸入位于所述模板的加强件容置孔中的连接管中,然后将所述螺栓与所述连接管内部的内嵌螺母对其拧紧,从而实现所述行架管、模板、连接管的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简单、方便,避免了使用长螺栓时螺栓与螺孔不易对齐造成的安装费时、受力不均、容易脱落的问题,是一种牢固、简单的固定连接方式。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板固定件,所述用于安装螺栓的开口设置为U形,这样,使用时固定板的开口只需位于模板螺孔和连接管螺母的位置即可,与设置成圆孔相比具有不需要准确对其的优点,使用和加工时都很方便,而且节约了原材料,简单实用。
再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板固定件,所述行架管安装部由三个侧壁构成矩形容置截面,呈匚形,用来容置矩形的行架管,实现了行架管的固定连接,且连接比较稳定。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板固定件,所述两个固定板在同一平面上,可以与模板的侧壁紧密贴合,因此固定连接的效果好,且连接稳固。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行架管的固定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板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板固定件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板固定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连接管,2、21、22-螺母,3-模板,4-行架管,5、51、52-螺栓,6-行架管安装部,61-竖直侧壁,62、63-水平侧壁,7、8-固定板,9、1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亚运,未经王亚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89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