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力开启蝶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1772.7 | 申请日: | 201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7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山;康路;杨艳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平利;张德山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F16K31/524;F16K4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陈长庚;曹淑敏 |
地址: |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动 开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偏心蝶阀,属于阀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蝶阀是众多阀门中的一种,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发展的需要,阀门口径及公称压力不断增加,遇到了许多不可逾越障碍,制约着阀门的开发利用,启动转矩大是密封蝶阀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阀门在管道中起着阻断开通和调节介质流量的作用,为了保证阀门运行的可靠性,要求阀门的阀板与阀杆一定要运行可靠,开关调节准确无误。同时不怕尘气液体冲击、污染。所以阀体与阀板结构都是刚性联结。这种结构就形成了阀门运行中无法改变难题——恒转矩,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零泄露蝶阀,阀板和阀杆基本上都是刚性连接,形成了无法改变的恒转矩。
由于蝶阀阀门的恒转矩,使得阀门在开关过程中阀板与阀座密封副接触和脱离的一瞬间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这就造成开启阀门时有较大的开启阻力,需要配置较大的开启动力,因而蝶阀的传动装置体积大、结构复杂、制作工序多。
阀门打开时产生的摩擦力的另一个原因是,阀门打开时虽然阀板与阀杆同时回转,阀板小端顺阀杆旋转方向跟进入密封副。但阀门在制作过程中累计误差和可动机构的弹性变形,阀板在密封副中产生偏移,阀板进入阀座越深,阀板对密封副的压力越大,因而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这种情况包括近几年开发的零密封三偏心蝶阀,虽然克服了开关过程的滑动摩擦阻力,但仍解决不了阀门打开时,阀板进入阀座后所产生的位移、蠕变产生摩擦,形成过大的开阀阻力。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很多专家和技术人员都在为此动脑筋想办法,如何使密封副离开切合时,作垂直移动不作相互滑动产生摩擦。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提出较好的技术方案,蝶阀开启需要较大的开启动力一直是困扰当前蝶阀设计和制作中的难题,亟待加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动力开启蝶阀,这种蝶阀在开启和关闭时不会相互滑动而产生摩擦力,因此开启阻力很小,需要的开启动力低,解决当前蝶阀设计和制作中长期存在的难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动力开启蝶阀,它包括阀体、阀杆、阀板、在阀体和阀板上分别有阀体密封圈与阀板密封环,其改进之处是,在阀杆上套装有凸轮,凸轮嵌在凸轮支座中,凸轮支座的底平面与阀板平面相连接,凸轮与凸轮支座内腔壁为滑动接触连接,凸轮的偏心量设计为凸轮最高点转动到阀杆中心和阀板平面连线位置时阀板底部与阀体密封接触。
上述微动力开启蝶阀,所述凸轮和凸轮支座为两套,分别位于阀杆上下两端,凸轮支座分别安装在阀板上。
上述微动力开启蝶阀,所述的阀杆和阀板之间安装有板簧,板簧两端与阀板平面相接触,板簧中部由板簧座套装在阀杆上。
上述微动力开启蝶阀,所述阀板上有防尘罩,阀杆位于防尘罩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
(1)在阀门关闭过程中阀板在阀座中为垂直移动,克服了运转中密封面滑动时引起的摩擦阻力;
(2)阀板的垂直移动克服了阀板在阀座中由于阀杆和阀板蠕变产生滑动摩擦阻力;
(3)阀板垂直移动是由凸轮扭动实现的,这一扭动根本不是原来固定力臂拉动阀板开启地阻力,而是阀杆中心与凸轮中心间的偏心距为力臂的转动作用,大大减少了开启阻力,也大大减少了所需要的开启动力,只相当于同直径阀门开启动力的1/4,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4)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巧妙,以简单的凸轮转动结构代替了原有的传动装置,解决了长期困扰蝶阀设计和制作中存在的难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本实用新型所研制的变力矩微动力开启蝶阀开创了第二代三偏心蝶阀之后的一种全新的结构,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拓展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阀体1、阀杆2、阀板3、阀体密封圈4、阀板密封环5、凸轮6、凸轮支座7、板簧8、板簧座9、防尘罩10。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微动力开启蝶阀依然按照二偏心蝶阀设计,包括阀体1、阀杆2、阀板3,密封副在在阀体1的一侧,由阀体密封圈4与阀板密封环5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平利;张德山,未经赵平利;张德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1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挂墙提拉式浴缸淋浴龙头
- 下一篇:一种双向回流PTFE唇口油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