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5911.5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4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邓徐帧;郭军;陈文文;刘畅;师炜;刘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山大华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00 | 分类号: | F22D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排烟温度较低状况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排烟损失是锅炉热损失的最主要因素,随着节能意识的提高以及燃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充分利用烟气余热成为提高锅炉机组热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普通余热回收装置通常存在低温腐蚀问题,特别是当进水温度较低时,低温腐蚀无法避免,严重影响了装置的安全运行,控制换热器壁面温度防止低温腐蚀成为余热回收的主要障碍。现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均受到低温腐蚀的限制,存在换热元件腐蚀,严重时会出现泄漏,因此不能将烟气温度降低到很低的温度,或不能采用温度较低的换热介质,影响了余热回收装置的安全性和换热效率,节能效果不好。若单纯采用热管换热器可以避免低温腐蚀问题,但设备造价高,经济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适用范围窄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适用温度范围广,特别是适用于烟气含硫量较高,烟气酸露点高于给水温度情形下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给水部分,还包括串连的管式换热器和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在使用状态时,前者位于烟道的高温段,后者的蒸发段位于烟道低温段,且后者的冷凝段位于烟道外并连接于所述给水部分。
依据本实用新型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管式换热器及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蒸发段依次布置于烟道内,后者冷凝段布置于烟道外侧,管式换热器与所述冷凝段连接,烟气加热蒸发段,热管内部工质吸热蒸发为蒸汽,进入冷凝段,被由给水部分冷凝后返回蒸发段,继续吸收烟气余热,如此循环往复;被加热温度升高后的给水经管道进入管式换热器的入口联箱,经分流后进入管式换热器,在管式换热器内再次吸收烟气热量,最后通过出口联箱返回主凝结系统或者热网,实现余热回收。
本装置主要应用了热管工作温度可控制的原理,解决了当进口水温较低时,烟气侧金属壁温低于烟气酸露点而产生的低温腐蚀和堵灰等问题。为深度降低烟气温度余热利用排除了主要障碍。可以大大提高余热回收的效果。适用于任何温度下的烟气余热回收。并且具有换热效率高,换热效果好,结够紧凑等特点。
上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给水部分为主凝结水系统或者热网回水系统。
上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给水部分通过调节阀连接到所述冷凝段。
上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和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元件选自螺旋翅片管、锯齿形翅片管、花瓣翅片管和椭圆矩形翅片管。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发段,2、上升管,3、液体回流管,4、冷凝段,5、进口联箱,6、管式换热器,7、出口联箱,8、给水系统,9、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附图1,其示出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给水部分8,包括串连的管式换热器6和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在使用状态时,前者位于烟道的高温段,后者的蒸发段1位于烟道低温段,且后者的冷凝段4位于烟道外并连接于所述给水部分。
如图1中部所示,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蒸发段1与冷凝段4通过上升管2和液体回流管相连,形成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然后
从冷凝段接出管路连接到管式换热器的进口联箱5,管式换热器的出口联箱7则接入到给水部分8,给水部分进一步的接出管路连接到所述冷凝段4,从而实现余热回收。
优选地,所述给水部分为主凝结水系统或者热网回水系统。
为了所述给水部分通过调节阀9连接到所述冷凝段,实现换热介质的切换,以及给水温度的调解。
所述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和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元件选自螺旋翅片管、锯齿形翅片管、花瓣翅片管和椭圆矩形翅片管,满足余热的高效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山大华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山大华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5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