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耕施肥宽行播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13007.0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6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芳;季书琴;李向东;郭瑞;张德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C7/2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肥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简耕施肥宽行播种机。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最初的秸秆粉碎、旋耕和播种等都是单一的作业机械完成的,后来出现了具有联合作业功能的旋播机,但是这种旋播机只能在净地或根茬地进行作业,不能在直立玉米秸秆粉碎覆盖后直接播种。逐渐人们开发了可以对直立玉米秸秆或小麦高茬秸秆直接粉碎、条带耕作、化肥深施、播种、镇压等作业工序一次完成的播种机,例如ZL 99126557.2的秸秆条带切碎耕作播种机。但是这种秸秆条带切碎耕作播种机还存在一些缺点,如图1、2所示,其排种腿的上部呈两管合一入土下端分行播种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的排种腿种子排出时只能从入土下端分行处呈两条线排出,种子集中播种在两条线上,详见作业后土壤横截面示意图图3。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便于使用锄头等传统农具进行中耕、除草等田间作业,但是其缺点是种子与种子之间相距较近,单粒种子(作物单一个体)占有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小,从而影响整体产量。近年来随着除草剂等的普遍应用,作物生长过程中农民群众很少再用锄头等传统农具进行田间除草作业,而田间作物的群体产量是由每一个单一个体的产量组成的,要提高群体产量,就要想办法提高每一个单一个体的产量。提高单一个体产量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单一个体的占地面积,所以,如何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通过提高个体产量来提高群体产量就成为一个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种子均匀分散开来的简耕施肥宽行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耕施肥宽行播种机,包括传动系统、耕作部件、排肥腿、排种腿和镇压器,所述排种腿包括管体和簸箕形出口,簸箕形出口设于管体的下端。
所述簸箕形出口内的底面上设有散种体。
所述散种体为圆锥体形或半圆锥体。
所述簸箕形出口的宽度为13-15cm。
所述管体为圆管。
本实用新型在保留现有播种机(ZL99126557.2)耕作、施肥和覆土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将原来上部呈两管合一入土下端分行播种结构形式的排种腿的结构改为一个管体,排种腿下端的种子出口改为簸箕形,并在簸箕形出口内部设有散种体。种子从管体落下后打在散种体上,从而使种子均匀分散开来,最终从簸箕形出口均匀分散排出。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播种机可以使种子在田间均匀散开,能在不改变播种量的前提下,增加种子单一个体在田间的占地面积,减少空白地面积,可使作物产量提高5%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排种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播种机作业后土壤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覆盖宽行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播种机的部件排种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向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覆盖宽行播种机作业后土壤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覆盖宽行播种机,如图4、5、6所示,包括传动系统11、机体部分12、耕作部件13、排肥腿14、排种腿10、镇压器15和化肥种子箱体16,排种腿10包括圆管形管体1和簸箕形出口2,簸箕形出口2设于管体1的下端,簸箕形出口2内的底面设有半圆锥体散种体3,簸箕形出口2的宽度为13-15cm。
由图7实施例2覆盖宽行播种机作业后土壤横截面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播种机作业后所播种的种子41是基本均匀排列的,而现有技术作业后土壤横截面示意图图3中的种子4则是呈两条线的形式,对比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作业后种子41均匀性更大,增加了种子在田间的分布面积,减少空白地面积,对肥料5的分布没有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3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