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20506493.3 申请日: 2010-08-26
公开(公告)号: CN201821747U 公开(公告)日: 2011-05-11
发明(设计)人: 胡隐昌;牟希东;罗建仁;刘兴国;王培欣;汪学杰;宋红梅;李小慧;杨叶欣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广州微湖水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A01K63/04
代理公司: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代理人: 张钇斌
地址: 51038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循环 净化 养殖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也随之迅猛发展。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水、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水产养殖模式也由半集约化向高密度集约化发展。随着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养殖鱼类密度的加大致使其摄食和排泄以及代谢产物大幅增加,超过水体本身的净化能力,致使水质恶化、疾病频频发生,也导致邻近水域富营养化或水质恶化,这对本已十分有限的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寻求一种可持续的、“绿色”水产养殖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自身水质稳定、防止病害传播等特点,可有效降低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因而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循环水养殖模式是未来中国水产养殖模式发展的根本方向。尽管我国在循环水养殖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的循环水系统设计,增氧和去除二氧化碳过程的设计理论较为成熟,但生物净化和物理净化两个最主要的水质处理过程,设计理论不成熟,设计参数不完善。致使目前循环水养殖系统要么结构复杂、造价高、耗能大、运行费用高,要么处理效果不能,要么疾病相互感染、频发等状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较简单、造价及运行费用低廉、单位水体蓄养量高、免疫隔离效果好的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

所述的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由养殖区和净化区组成,养殖区的排水管与净化区的入水管相连。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养殖区和净化区之间由分区墙分隔。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养殖区与净化区的面积比为4~5∶1。

在一个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养殖区的排水管通过排水孔与养殖区连通,并且养殖区的底面以0.5%的斜度向排水孔的方向倾斜。

在另一个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净化区内每隔1.0~1.5m设有一块间隔档板,该档板一端与净化区一侧壁相连,另一端距净化区另一侧壁40~60cm,档板之间的区域内设有一个沉淀物排放孔。

在一个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净化区的入水管通过入水孔与净化区连通,入水孔与第一块间隔档板之间的上方设一个20~25瓦的紫外灯。其中,优选地,所述的每块档板之间设有生物滤材。更优选地,所述生物滤材为毛刷。

本实用新型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结构相对简单,仅含杀菌、沉淀、过滤三个净化流程,且在养殖区域与净化区之间水位落差很小,采用25~30米3的养殖池仅需50~75瓦的低功率水泵维持水的循环,加上20~25瓦的紫外线杀菌灯,系统用电总功率仅70~100瓦,即2.5~3.3瓦/米3。此种设计具有设计简单、造价低廉、节约能耗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使用毛刷作为生物滤膜材料,表面积大,每米长度约有1.8~2.0米2表面积,而且毛刷容易清洗、不堵塞失效、不滞流、不会造成水头损耗、使用寿命长,便于配合无扬程低功率水泵。

(3)本实用新型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的单位水体蓄养量高。按照鱼的总氨氮产出率≈日投饵量的3%,日投饵量≈鱼体总重的2%~4%,毛刷净化过滤的氨氮去除率200~600毫克/米2·天,毛刷总表面积400米2计算,每个蓄养池维持氨氮平衡状态的投饵量为2667~8000克,蓄养量为66.7~400千克,单位水体蓄养量2.2~13.3千克/米3,考虑换水因素,蓄养量上限还可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侧面剖视图;

图2为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府视图;

图3为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工艺流程。

图中,1、养殖区;2、净化区;3、分区墙;4、养殖区排水孔;5、净化区入水孔;7、间隔档板;8、毛刷;9、抽水泵;10、沉淀物排放孔及排放管;11、抽水管;12、净化区出水孔;13、送水管;14、养殖区增氧;15、紫外杀菌;16、沉淀物排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由分区墙3分隔的养殖区1和净化区2组成,前后两者的面积比为4~5∶1。其中,养殖区1的排水管与净化区2的入水管相连,使养殖区1的排水进入净化区2,净化区2的出水进入养殖区1,形成循环水系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广州微湖水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广州微湖水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64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