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测头用烘烤箱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04085.4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4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竹怀江;陈钢;易凡;李远海;高振鹰;叶建明;陈伟;安群;陈宏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3/04;F26B25/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测头用烘 烤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烤箱,尤其属于复合测头的烘烤箱。
背景技术
目前所采用的复合测头烘箱,由于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问题:如加热器由于采用电阻丝并为底部加热方式、测温仪装在烘箱的侧面、为封闭的底板等,导致加热不均匀、不能准确反映烘箱内的加热温度、甚至需要二次烘烤而使能耗增加、每次复合测头的装卸由人工进行而增加劳动强度并降低工作效率,也不能满足复合测头半成品烘烤量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使复合测头加热均匀、能准确反映烘箱内的加热温度、提高复合测头半成品烘烤效率的复合测头用烘烤箱。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复合测头用烘烤箱,主要由烘烤箱本体、烘烤箱本体内的热电偶及加热器、与烘烤箱本体连接的烘箱门、保温层组成,其特征在于:热电偶通过支架悬挂在烘烤箱本体内,热电偶的下端距离烘烤箱本体内底板20~40厘米;在烘烤箱本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孔及连接有抽风机,抽风机与排气孔连接;在烘烤箱本体内增设与烘烤箱本体连接的内衬;加热器为管式的,并装在烘烤箱本体与内衬之间的夹层中;在内衬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均布的热风口;在烘烤箱本体与内衬之间的夹层中的下段设置有热风搅拌器。
其特征在于:在烘烤箱本体与内衬之间的夹层中的中段及上段设置有风热搅拌器。
其特征在于:在烘烤箱本体的底板上设有轨道。
其特征在于:在烘箱的内衬底部装有滑道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1)烘箱烘烤均匀,即通过烘烤后的测头绝缘性能好,温控系统所显示的温度与烘箱的下层实际温度相差±4℃以内,从而避免了二次烘烤,降低了能耗;(2)具有良好的内循环排气性能:能使前、后、上、下、左、右的烘烤物体受热均匀,烘烤后的测头含水率达到绝缘值要求;(3)克服了人工逐一在烘箱内摆放的问题,由推车直接进出不需重新摆放,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复合测头用烘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烘烤箱本体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描述:
复合测头用烘烤箱,主要由烘烤箱本体1、烘烤箱本体1内的热电偶2及加热器3、与烘烤箱本体1连接的烘箱门4、保温层5组成。在烘烤箱本体1的顶部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支架6,热电偶2通过支架6悬挂在烘烤箱本体1内,其热电偶2的下端距离烘烤箱本体1内底板20厘米/25厘米/30厘米/35厘米/40厘米;在烘烤箱本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孔7,在排气孔7安装抽风机8,并使抽风机8与排气孔7相通连接,也可以在抽风机8上连接排气管,再由排气管与排气孔7相通连接;在烘烤箱本体1内与烘烤箱本体1采用焊接或螺钉连接金属内衬9;将管式加热器3装在烘烤箱本体1与内衬9形成的夹层10中;在内衬9的两侧面加工有均匀布局的热风口11;在烘烤箱本体1与内衬9之间的夹层10中的下段安装有鼓风式或风扇式热风搅拌器12。
为了使管式加热器3的热气更加均匀地分布于烘箱内,使复合测头加热更加均匀,还在烘烤箱本体1与内衬9之间的夹层10中的中段及上段设置有鼓风式或风扇式搅拌器12。
为了减轻复合测头装车与烘烤箱本体1的底板的摩擦,还在烘烤箱本体1底板13上设有复合测头装车的轨道14。
为了确保复合测头装车在加热区域内,还在烘箱的内衬9的底部焊接或螺钉连接有滑道挡板15。
动作原理
将装满复合测头的装车推进烘箱内后,将烘箱门4关上,启动管式加热器3,使热气在鼓风式或风扇式热风搅拌器12搅动下强力并均匀地通过热风口11而进入内衬9内对复合测头加热,内衬9内的热气在抽风机8的作用下,通过排气孔7排出。根据烘箱的大小,也可推进两台及以上装满复合测头的装车同时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40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