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再生胎定位用的包封套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3370.4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4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发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54 | 分类号: | B29D3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定位 封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胎定位用的包封套,其是针对翻修胎在结合以所须的补强胎面后,能通过一可将翻修胎其间所具热气为沿着包覆其外层该包封套周缘面其分布导槽予以外排出,并通过包封套来将外层的补强胎面与翻修胎之间施以固定强化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车辆轮胎在磨损至一定程度,业者除了作废弃外,另一方法亦会将已有磨损、但尚可用的轮胎作一翻修,在该经翻修过的轮胎其作用表层面结合一默认厚度及纹路的补强胎面,以构成一翻修胎,使该翻修胎在冷却后能提供一价格较便宜、但仍可使用的轮胎,但该翻修胎由于其表层面的补强胎面并非是与原轮胎一体成形,使得该翻修胎整体较不耐热,造成在高速行走下因与路面的磨擦所发生的高温,导致补强胎面极易自原轮胎表层面脱落,甚至发生爆胎的危险。
因此,对翻修胎加工业者一直极力在克服补强胎面与原轮胎之间的结合强度,以提升翻修胎在使用上的最大寿命;而既有用在原轮胎其表层面结合以补强胎面的固定形式则是相当的多,在功能上亦是各有其不同的特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即是如上述用在翻修胎其表层面结合以补强胎面的定位实施来作一改善,以期使翻修胎在结合所须的补强胎面后,能通过一可将翻修胎其间所具热气为沿着包覆其外层该包封套周缘面其分布导槽予以外排出,并通过包封套来将外层的补强胎面与原轮胎之间施以更佳的固定强化。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已磨损的轮胎在经两侧胎肩及胎腹的翻修后、继在轮胎的翻修表层面结合以所须厚度及纹路的补强胎面以构成一翻修胎,而本实用新型的改良部位是在:使该结合有补强胎面的轮胎予以套置入包封套其间,而该包封套是左右侧各形成有通孔、且依据轮胎宽幅及其表层面所覆设的补强胎面外周形态来作取决,并在包封套的周缘中间部位为间距贯穿有数道透气孔,及沿着包封套其外周缘是分布以相互连系的预设形态导槽,而该每一导槽则是为与贯穿自内部的透气孔作一相连通;以使翻修胎其间所具热气能经由包封套其周缘的每一透气孔外引出,在沿着包封套表层面其分布的导槽予以排出,一并通过包封套来将覆设的补强胎面与轮胎之间施以密切的固定强化。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对套置入翻修胎的包封套是以具柔韧质的橡胶作为实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包封套来将外层的补强胎面与原轮胎之间施以更佳的固定强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封套与翻修胎在未套合的分解示意。
图2是本实用新型包封套在套入以翻修胎的外观示意。
图3是本实用新型包封套的部份详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轮胎;2-补强胎面;3-翻修胎;4-包封套;41-通孔;42-透气孔;43-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再生胎定位用的包封套,如图1所示,主要是将已磨损的轮胎1在经两侧胎肩及胎腹的翻修后、继在轮胎1的翻修表层面结合以所须厚度及纹路的补强胎面2以构成一翻修胎3,而本实用新型的改良部位是在:使该结合有补强胎面2的轮胎1予以套置入包封套4(在此套置入翻修胎的包封套是以具柔韧质的橡胶作为实施)其间(如图2),而该包封套4是左右侧各形成有通孔41、且依据轮胎1宽幅及其表层面所覆设的补强胎面2外周形态来作取决(如图1),并以包封套4的周缘中间部位为间距贯穿有数道透气孔42,及沿着包封套4其外周缘是分布以相互连系的预设形态导槽43(如图3),而该每一导槽43与贯穿自内部的透气孔42作一相连通。
对上述的包封套4在将结合以补强胎面2该翻修胎3套置入(如图2、图3),是可使翻修胎3其间所具热气能经由包封套4其周缘的每一透气孔42外引出,在沿着包封套4表层面其分布的导槽43予以排出,一并通过包封套4来将覆设的补强胎面2与轮胎1之间施以密切的固定强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可将翻修胎予以套置入一包封套内部,以使翻修胎其间所具热气能沿着包封套周缘面其分布的每一导槽予以外排出,并通过包封套来对轮胎及其外层的补强胎面施以较佳的固定强化,是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向钧局提呈本案新型专利的申请,敬祈钧局暨贵审查委员惠予审理,并早日赐准本案的新型专利,实感德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发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世发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33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摩托车后轮毂
- 下一篇:改进型便携式水蒸气等离子焊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