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调平电子天平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9770.8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0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彭肖勇;马丽;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肖勇;马丽;王勇 |
主分类号: | G01G21/08 | 分类号: | G01G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电子天平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设计主要涉及平衡调节领域,特别是能自动调平的电子天平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子天平主要是手动调平,在天平的表面有一个盛有液体的透明密闭小盒,液体上部漂浮着一个气泡,当气泡位于液体表面中心位置时,电子天平处于水平状态;若气泡偏离液体表面中心位置,则电子天平未达到平衡,此时需要手动调节四个支脚高度,使气泡位于中心。此种调平方法过程繁琐,耗费大量时间,每次使用都需要调节,而且当人眼观察气泡位置时将产生较大误差,对物品的精确称量极为不利,灵敏度低,因此有设计一种操作简单、快速、精确灵敏和自动调平的电子天平的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电子天平手动调平过程繁琐、误差大、耗时、灵敏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平电子天平,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精确灵敏和自动调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调平电子天平,该电子天平由正方体形称体和位于称体底部的圆柱形支脚构成。活动球、载物台和复位按钮位于称体上表面,活动球可在其所处的空隙中自由转动,液晶显示屏在称体正前面,连杆在称体内部,连杆上端固定在活动球上,下端连接红外发射器,且连杆可在称体上表面以下的任意方向180度内自由摆动,红外接收板位于称体底板上,由若干个周围接收器和一个中央接收器组成,中央接收器与活动球的连线垂直于称体平面,处理芯片位于红外接收板右侧;四个相同的支脚的上端连于称体底部,支脚下端带凸齿并伸入底座,电机在底座内并通过转子上的齿轮与凸齿紧密接触。因连杆可在称体上表面以下的任意方向180度内自由摆动,所以连杆一直处于竖直状态。当该电子天平处于水平状态时,连杆竖直向下并垂直于称体表面,此时红外发射器正对中央接收器,其发出的红外线将被中央接收器捕捉,信号传入处理芯片,不会控制电机转动,且在稳定三秒后关闭红外发射器;当该电子天平未水平,由于连杆处于竖直状态,与称体表面不垂直,此时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被周围接收器接收,信号传入处理芯片,将控制电机转动,则支脚在底座内上下伸缩,最终使连杆垂直于称体表面,达到调节称体表面水平的目的,稳定三秒后自动关闭红外发射器和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精确灵敏和自动调平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液晶显示屏,2.称体,3.活动球,4.连杆,5.周围接收器,6.红外发射器,7.电机,8.底座,9.齿轮,10.载物台,11.复位按钮,12.红外接收板,13.处理芯片,14.中央接收器,15.支脚,16.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活动球3、载物台10和按钮11位于称体2上表面,液晶显示屏1在称体2正前面,连杆4在称体2内部,连杆4上端固定在活动球3上,下端连接红外发射器6,红外接收板12位于称体2底板上,由若干个周围接收器5和一个中央接收器14组成,处理芯片13位于红外接收板12右侧,四个相同支脚15上端连于称体2底部,下端带凸齿16并伸入底座8,电机7在底座8内并通过转子上的齿轮9与凸齿16紧密接触。
当开启该电子天平电源后,处理芯片13将对周围接收器5和中央接收器14所接收红外线信的位置进行处理,判断是否启动电机7对支脚15进行调节。若是周围接收器5传来的信号,则启动调节,并根据位置的不同,计算调节的范围大小,直到红外线信号稳定于中央接收器14为止,持续三秒后关闭红外发射器和电机;若为中央接收器14传来的信号且稳定三秒,表明天平已处于水平状态,则不启动调节。待该电子天平达到水平时,液晶显示屏1将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按下天平上表面的复位按钮11,即可在载物台10上添加待测物品进行称量。本实用新型精确灵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肖勇;马丽;王勇,未经彭肖勇;马丽;王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97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流式管道风机结构
- 下一篇:冷却塔风机扇叶的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