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线座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7400.2 | 申请日: | 201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5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合璧电子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合璧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24;H01R4/30;H01R4/4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种接线座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接线座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式连接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要求种类也越来越多,如螺丝锁付式、端子式、插拔式...。
目前市场上的连接器均为单一连接方式,当客户需要两种以上接线方式时,对产品的选择很是困难。为此如何更快地开发多种节能、降耗、便携多用式连接器是本行业发展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接线座的改进结构,将多种连接方式设计在同一产品上,大大缩小安装两个以上连接器而造成空间过大;并且,减少零件,降低成本,缩小体积,安装便携。另外,还附带温度过高自动切断回路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接线座的改进结构,其包括,绝缘壳体,其前端、上端面开口,后端面开设三个供导线穿设的第一~第三插孔;对应三个插孔,绝缘壳体内由隔板形成的三个独立、并列的第一~第三腔室,绝缘壳体内后部设一水平隔板,形成上下层结构;绝缘壳体内一侧的第一、第二腔室上部还设第一、第二水平隔板及其位于第一、第二水平隔板前后的前后隔板;第一、第二双层接线端子及相应的弹压片,插置于绝缘壳体第一~第二腔室,位于绝缘壳体内后部下层空间,与从绝缘壳体后端面第一、第二插孔进入绝缘壳体内的导线连接;第一、第二接线板,分别穿设于第一、第二腔室上部前后隔板,所述第一、第二接线板通过螺丝分别螺入第一、第二腔室上部的第一、第二水平隔板由螺母连接固定,与第一、第二双层接线端子配合形成接线式结构;单层接线端子及相应的弹压片,穿设于绝缘壳体内的 第三腔室,与从绝缘壳体后端面第三插孔进入绝缘壳体内的导线连接,形成插线式结构;或者,单层接线端子和位于绝缘壳体内下层的第一双层接线端子和/或第二双层接线端子配合形成插线式结构。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压扣,压扣下部开设若干对导线、第一双层、第二双层、单层接线端子限位的固定凹槽;所述的绝缘壳体内后部的水平隔板后部开有供该压扣穿过的槽孔,压扣下部插入绝缘壳体内后部下层空间,固定凹槽对应导线、第一双层、第二双层、单层接线端子。
所述的绝缘壳体内还设置一供温度保险丝线材组插置的固定结构,并设上盖封盖。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温度保险丝线材组及温度保险丝,温度保险丝线材组外端设基座;所述的温度保险丝线材组及温度保险丝放置于绝缘壳体后部上层空间,并由若干固定柱及上盖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接线式连接器、插线式连接器在空调内外机中是必不可少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将插线式与接线式结合结合在同一产品上,在目前的连接器行业,属首创。将多种连接方式设计在同一产品上,大大缩小安装两个以上连接器而造成空间过大;并且,减少零件,降低成本,缩小体积,安装便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两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a~图7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别的接线座的改进结构,其包括,
绝缘壳体1,其前端、上端面开口,后端面开设三个供导线穿设的第 一~第三插孔101~103;对应三个插孔101~103,绝缘壳体内由隔板11、12形成的三个独立、并列的第一~第三腔室104~106,绝缘壳体1内后部设一水平隔板13,形成上下层结构;绝缘壳体1内一侧的第一、第二腔室104、105上部还设第一、第二水平隔板14、15及其位于第一、第二水平隔板14、15前后的前后隔板16、17;
第一、第二双层接线端子2、2’及相应的弹压片3、3’,插置于绝缘壳体第一~第二腔室104、105,位于绝缘壳体1内后部下层空间,与从绝缘壳体后端面第一、第二插孔101、102进入绝缘壳体1内的导线9、9’连接;
第一、第二接线板4、4’,分别穿设于第一、第二腔室104、105上部前后隔板16、17;并通过螺丝5、5’第一、第二腔室上部的第一、第二水平隔板14、15由螺母6、6’连接固定,与第一、第二双层接线端子2、2’配合形成接线式结构;
单层接线端子7及相应的弹压片3”,穿设于绝缘壳体内的第三腔室106,与从绝缘壳体后端面第三插孔103进入绝缘壳体1内的导线9”连接,形成插线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合璧电子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合璧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合璧电子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合璧电子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7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