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衡式阀芯的自密封硬双阀座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6848.2 | 申请日: | 201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9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蔡克坚;王锋;廖建民;陈大军;许怀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阀特流体控制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44 | 分类号: | F16K1/44;F16K1/32;F16K1/4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32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式阀芯 密封 硬双阀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密封硬双阀座,特别涉及一种平衡式阀芯的自密封硬双阀座。
背景技术
调节阀应用于严苛工况条件下的系统中,主要有火电厂、核电站、供热系统和其它高温、高压水和蒸汽系统等行业。现有的调节阀由阀体部件、执行机构、定位器等组成。现有的平衡式调节阀中的密封件通过给定较大的轴向预紧压缩量来达到密封效果。现有的平衡式调节阀由于通过压紧达到密封效果,实际使用过程会出现输出力过大的情况,并且密封面磨损严重,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泄漏,造成调节阀寿命缩短等情况。现有的平衡式调节阀中的双阀座式阀芯属于过定位形式,对加工安装等要求比较高,也很难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衡式阀芯的自密封硬双阀座,其通过密封圈两边介质的压差造成密封圈变形来实现密封效果。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衡式阀芯的自密封硬双阀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阀笼、调整套、密封圈和阀芯,密封圈设置在阀笼和调整套的定位台阶之间,密封圈的内径部分和阀芯接触密封。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采用U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与调整套之间极小的过盈量来实现密封圈径向定位,轴向定位通过阀笼的定位台阶实现,与调整套的定位台阶之间的轴向配合是间隙配合,消除了轴向预紧力对阀整体性能的影响。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圈两边介质的压差造成密封圈变形来实现密封效果,有效的减小了密封面的磨损;本实用新型还通过阀芯的变径,有效的减少了阀芯与密封圈之间的摩擦面积,有效的减小了输出力与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衡式阀芯的自密封硬双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平衡式阀芯的自密封硬双阀座包括阀笼4、调整套5、密封圈6和阀芯9,密封圈6设置在阀笼4和调整套5的定位台阶之间,密封圈6采用U型结构,密封圈6为弹性密封圈。密封圈6的内径部分和阀芯9接触密封,密封圈6的外径部分和调整套5的定位台阶接触密封。
如图2所示,使用过程中,介质进口压力为PA,介质出口压力为PB,阀芯关闭状态下,密封圈6的上端压力为通过阀芯9的平衡孔流进的介质出口压力PB,密封圈6的下端U型槽内压力为介质进口压力PA,由于介质进口压力大于介质出口压力(PA>PB),所以介质进口压力与介质出口压力之间的压差(PA-PB)使得密封圈6的U型槽往外扩张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当阀芯9打开时,经过阀芯上的倒角后,阀芯9的内径减小,密封圈6与阀芯9之间过盈量减小,达到基本脱离状态,此时,这一密封部分基本没有摩擦力,以此达到减小输出力效果。
密封圈6采用U型增强聚四氟乙烯弹性的密封圈或Inconel 601型材质全金属弹性的密封圈,可根据具体工况选择,此密封圈不根据预紧压缩量密封,采用介质压力自密封形式,减小了磨损及输出力,加长了使用寿命。密封圈6的结构形式可以实现流开流闭的通用性,只要转换密封圈6的安装方向,即可轻易得达到流向转换的目的。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阀特流体控制阀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阀特流体控制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68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滚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性吸合锁舌的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