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妇科用栓剂给药钳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4112.1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8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凤霞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妇科 栓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妇科用栓剂给药钳。
背景技术:
现阶段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有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尤其是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妇科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患者瘙痒难忍、白带多、味臭,并且易感染、易复发、易糜烂出血,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痛苦,特别是重度宫颈炎及子宫溃疡的病人,若不及时治疗,易引发宫颈癌等恶性疾病。
目前常用的针对宫颈炎和阴道炎的治疗方法是将栓剂药或胶囊药等塞入阴道病变位置,药物塞入时,大多用窥阴器对阴道进行扩张术再使用涂抹器械或手指将药物推入阴道内。这种阴道内给药的方式,其缺点是:患者的手指容易把细菌、霉菌带入阴道,也可随手指带出,所以容易引起二次感染和交叉感染,且手指不能将药物准确地送到病变部位,放浅了,药物容易脱出,影响治疗。另外,由于手指皮肤粗糙、指甲尖锐、阴道干燥等因素,在药物塞入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此外,在计划生育方面,外用避孕药因无副作用而受到广大妇女的关注,但是由于没有专用的送药器械,避孕药物往往送不到恰当的位置,从而影响避孕的效果。鉴于上述缺点,迫切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卫生的妇科用栓剂给药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造价低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卫生的妇科用栓剂给药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妇科用栓剂给药钳,包括两个钳臂,其中,两个所述钳臂的铰接位置设置有旋转轴,两个所述钳臂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簧支撑柱,所述旋转轴与所述钳臂之间旋转连接。
所述弹簧支撑柱上设置有回力弹簧,所述钳臂与所述弹簧支撑柱之间滑动连接。
两个所述钳臂的端头位置固定设置有栓剂夹槽。
所述钳臂、所述旋转轴、所述弹簧支撑柱为不锈钢制品;所述钳臂的长度为25~35cm。
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卫生,舒适无痛,可有效避免二次感染和交叉感染,具体如下:
1、设计合理,它能够插入患者阴道后向阴道深处给药,操作相当简便;彻底避免用手指推药引发的二次感染和交叉感染;
2、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可由患者携带回家自行给药,节省了患者定时去医院换药的时间,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使用过程中安全舒适,广泛适用于临床能够产生较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旋转轴 2、弹簧支撑柱 3、钳臂
4、栓剂夹槽 5、回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两个钳臂3,两个钳臂3的一端铰接在一起,其铰接位置设置有旋转轴1,两个钳臂3的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弹簧支撑柱2,旋转轴1与钳臂3之间旋转连接,弹簧支撑柱2上设置有回力弹簧5,钳臂3与弹簧支撑柱2之间滑动连接。,回力弹簧5套在弹簧支撑柱2上,其两端顶压在两个钳臂3的内侧,两个钳臂3可沿着弹簧支撑柱2向内合拢,合拢的两个钳臂3在外力消失后,因回力弹簧5的作用,被撑开回复到自然张开的角度,两个钳臂3之间的夹角为15-30度。两个钳臂3的端头位置固定设置有栓剂夹槽4,栓剂夹槽4为内凹的弧状,便于卡住栓剂。钳臂3、旋转轴1、弹簧支撑柱2为不锈钢制品;钳臂3的长度为25~35c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卫生,设计合理,它能够插入患者阴道后向阴道深处给药,操作相当简便;彻底避免用手指推药引发的二次感染和交叉感染;并且容易制造、成本低廉,此外,本实用新型可由患者携带回家自行给药,节省了患者定时去医院换药的时间,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造价低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卫生的妇科用栓剂给药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凤霞,未经张凤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41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