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边板材的折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3119.1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8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陶运华;向陈平;杨祥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明远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材 折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领域,涉及冲压加工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边板材的折弯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加工双折边钣金件时,在一张钣金件上出现了两种板厚,导致在正常折弯加工中,同一张板材上出现了不同的折边R弧。
在同一折弯钣金件出现的不同的R弧,如果是需要满足某些钣金件结构性能的特殊要求时,这种R弧在产品生产加工中是有害的,且无法修复的。它会导致在组装过程中,由于这种R弧的出现,无法使零件和零件之间的配合达到无缝,或满足国家规定本行业的要求的缝隙,最终导致该零件报废,给企业带来损失。同时在加工零件时由于双折边板材厚度的不同,导致折弯模具在折弯时,上、下模具所受的力也不同,使模具使用寿命降低,给企业的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下面结合本说明书附图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如图1所示,加工件1平放在折弯下模具3上,由于同一张钣金件有两种尺寸,所以出现了单层板4到下模具3的距离c,在加工件1受到折弯机上模具2向下的压力时,加工件1发生折弯变形如图2所示,双层板5与上模具2和下模具3完全接触,所以根据力是相互作用的原则双层板5上下所受的力是相等的,所以双层板5所形成的R弧是一样的;单层板4由于有到下模具3的一个距离c,所以在受到折弯机上模具2向下的压力时,单层板4发生变形规律是:越是靠近双层板5一侧所形成的R弧越接近双层板5所形成的R弧,越是远离 双层板5的部分所形成的R弧越接近单层板4所形成的R弧,这样导致在同一种加工件上有两种不同板厚的R弧,这种R弧在组装过程中是有害的。同时如图2所示,由于板厚的不同在折弯机上模具2向下压时,出现了单层板4变形时切线上的力F,导致加工件1给折弯机下模具3有一个剪切力,这个力会给折弯机下模具3带来划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折边板材的折弯结构,其目的是保证折边板材折弯后的弧度一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边板材的折弯结构,所述的折边板材即加工件,所述加工件的折边使加工件形成单层板部分和双层板部分,所述的折弯结构包括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折弯模具以及所述的加工件,所述的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折弯结构在所述加工件上垫入垫板,所述的垫板垫在单层板位于折边所在的一面上。
所述的垫板厚度与折边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解决了同种板材上有不同折弯弧度的问题,又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在受力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加工件,2、上模具,3、下棋具,4、单层板,5、双层板,6、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3所表达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一种折边板材的折弯结构,所述的折边板材即加工件1,所述加工件1的折边使加工件形成单层板4部分和和双层板5部分,所述的折弯结构包括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折弯模具以及所述的加工件1,所述的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具2和下模具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型的板材折弯方法。其折弯方法适用于手动机床或数控机床的折弯。
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保证折边板材折弯后的弧度一致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边板材的折弯结构,在所述加工件1上垫入垫板6,所述的垫板6垫在单层板4位于折边所在的一面上。
图中均布的箭头是加工件1所受压力方向。
上述的垫板6厚度与折边的厚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明远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明远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31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拔力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功率器件的铜线键合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