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的通讯装置置放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1693.3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9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宥桦;刘菀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宥桦;刘菀婷 |
主分类号: | B62J11/00 | 分类号: | B62J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通讯 装置 置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一种通讯装置置放架,特别是指组设于既有自行车上,令骑乘者在骑乘过程中易于察觉来电并能进行电话接听,藉以增进使用方便性的创新型设计。
背景技术
基于目前全世界正迈入高油价、高物价时代以及人们对于节能减碳的环保诉求趋势、以及对于休闲运动的重视等因素,因此大多数的民众放假休闲时多半采用以户外健行运动为主流,一来可以享受全家亲子同乐,二来亦可摆脱整日沉坐在办公桌而导致运动严重缺乏不足,造成身心逐渐疲惫的生活,同时亦可节省不必要的游玩开销,使得自行车成为相当热门、相当受到瞩目的一项产品。
又,现代人在繁忙的工作下,系会将手机随身携带,以随时接听来电,避免来电漏接的现象发生,但由于现在一般的自行车并无放置手机的装置,以致于自行者骑乘者系将手机置放于衣物的口袋内,此种现象不仅骑乘者因为骑乘动作的进行而无法轻易查觉来电,而且骑乘者无法在骑乘过程中很方便的接听电话,当手机来电时,骑乘者必须停下骑乘的动作来接听电话,造成使用上的不便,而若使用者不停下骑乘动作而强行接听电话,在取用过程中容易因疏忽而造成跌倒等意外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的通讯装置置放架,特别是指组设于既有自行车上,令骑乘者在骑乘过程中易于察觉来电并能进行电话接听,藉以增进使用方便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通讯装置置放架,其特点是,系包括:
一置放座本体,具有一承置面板,该承置面板于底端的两侧边处向前凸伸出有挡块;
一防震止滑套,系套接于置放座本体的承置面板上,与承置面板的套接端设开放口,开放口两侧延伸出有恰与承置面板底端挡块相套合的凸接套;
一束件,系紧束于置放座本体套设有防震止滑套的承置面板上。
该置放座本体的承置面板底端具有一定位套口,该定位套口系为一环圈状,与承置面板间设有连结部而一体成型,该连结部处形成为内弯的折角状曲折。
该防震止滑套为一软质弹性体的橡胶质滑套。
该束件为一具弹性的束环圈。
该置放座本体的承置面板系结合有一束套组,该束套组包含有一束套与一插接座,其中该束套一侧设开放边并延伸出有呈相对状而内具穿孔的凸耳,而该插接座为一侧具有嵌槽部,另一侧则凸伸出一内具贯孔的锁接块,该锁接块恰与束套的凸耳利用一栓件轴穿锁结固定。
该置放座本体的承置面板剖设有一呈凸凹状的嵌接凸片。
该防震止滑套相对嵌接凸片位置的背面处设一剖沟。
藉由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以提供通讯装置可稳固承置在置放座本体上,使骑乘者可在骑乘过程中易于察觉来电并能进行电话接听。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设于自行车车头竖管的使用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组设于自行车车头竖管的平面动作示意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组设于自行车车头竖管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通讯装置置放架的一较佳实施例,主要包括有:
一置放座本体10,具有一承置面板11,该承置面板11于底端的两侧边处向前凸伸出有挡块12;本实施例中,该置放座本体10的承置面板11底端具有一定位套口13,该定位套口13系为一环圈状,与承置面板11间设有连结部14而一体成型,并该连结部14处形成略为内弯的折角状曲折。
一防震止滑套20,系套接于置放座本体10的承置面板11上,为一软质弹性体的橡胶质,与承置面板的套接端设开放口21,开放口21两侧延伸出有恰与承置面板11底端挡块12相套合的凸接套22。
一束件30,系紧束于置放座本体10套设有防震止滑套20的承置面板11上,为一具弹 性的束环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宥桦;刘菀婷,未经王宥桦;刘菀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16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