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氧感知器的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9226.7 | 申请日: | 201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0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廖朝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2D4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知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氧感知器的固定结构,尤指一种适用组装于机车排气管上的含氧感知器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含氧感知器(Oxygen Sensor或简称O2Sensor)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引擎中汽油与氧气的「空燃比」,含氧感知器会自动将在排气管中所侦测废气中氧气的含量讯息传回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氧气含量多表示空燃比太稀,氧气含量少则表示空燃比过浓,如果空燃比太稀,电子控制单元就会驱动喷油嘴多喷一些油把油气增浓,如果空燃比过浓,电子控制单元就会节制喷油嘴,让它少喷油一点,如此在电子控制单元快速的运作管控下,很快地就可调整出一个最恰当的空燃比,让每一滴油都发挥最佳效率,达到省油效果。
请参考图1,是习知含氧感知器的固定结构立体图,如图所示,引擎91出口的排气管92上组设有一中空锁座93,中空锁座93具有一内螺牙,而含氧感知器94的前端则具有一外螺牙,含氧感知器94是藉由扭转锁固于中空锁座93上。另含氧感知器94的传输线95则向后延伸固设于车架96上,传输线95并连至电子控制单元97。
此种设计,当要拆卸含氧感知器94时,必须扭转含氧感知器94本体,而相连的含氧感知器94的传输线95同时被扭转,因传输线95于电子控制单元97端被固定住,故会造成传输线95于维修拆装后,被反复扭转而容易断线,进而造成含氧感知器94的功能丧失,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
创作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含氧感知器的固定结构,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含氧感知器的固定结构,以能在组装及拆卸时,不需扭转含氧感知器的传输线,因而不会造成传输线扭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氧感知器的固定结构,其排气管上固设有一具有外螺牙的中空锁座,而含氧感知器包括有一感应部、一本体部、一传输线、及一中空帽盖。其中,含氧感知器的感应部、本体部、及传输线系相连一起,中空帽盖则穿设于感应部并具有一内螺牙,中空帽盖可利用该内螺牙与中空锁座的外螺牙对应螺锁。
此外,上述含氧感知器的中空帽盖包括有一操作部,操作部可用以方便维修人员施力旋转中空帽盖,以组装、或拆卸含氧感知器。操作部可为六面体、或多面体,以方便手工具夹持。
另外,上述含氧感知器的中空帽盖可具有一肩部,当中空帽盖锁固于排气管上的中空锁座时,含氧感知器的本体部可抵顶迫紧于中空帽盖的肩部,而使含氧感知器稳固定位,不会上下滑动。
再者,上述含氧感知器的本体部可为一六面体,而中空锁座可为圆柱状,本体部的最大外径可与中空锁座的内径相对应,用以防止含氧感知器锁固于排气管上的中空锁座时,不会左右幌动。
此外,本创作可更包括有一垫片,垫片可套设于含氧感知器的感应部上,并夹设于中空锁座与含氧感知器的本体部之间,以增加螺锁稳固的功效。
又,中空锁座与排气管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件式的结构,再将中空锁座固设于排气管上,其皆不会使含氧感知器的传输线扭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于组装含氧感知器于排气管上的中空锁座、或从中空锁座上拆卸含氧感知器时,皆不会扭转含氧感知器的传输线,不会造成传输线扭断。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含氧感知器的固定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引擎 10排气管
11中空锁座 2含氧感知器
21感应部 22本体部
23中空帽盖 231操作部
232肩部 24传输线
30垫片 91引擎
92排气管 93中空锁座
94含氧感知器 95传输线
96车架 97电子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其分别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及剖视图。本实施例是一种含氧感知器的固定结构,包括有:一排气管10、一垫片30、及一含氧感知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92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联体消音排气装置
- 下一篇:分体式手把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