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造海洋涌升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78392.5 | 申请日: | 201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0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陈勇;刘海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一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3 | 代理人: | 郭丽华 |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 海洋 涌升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制造海洋涌升流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满足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随着陆地上有些资源的逐渐枯竭,占地球表面70%以上的海洋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坏境的重要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洋鱼类及其他海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解决海洋鱼资源日趋减少和鱼类量需求日益增大的矛盾的方法主要是实现人造海洋涌升流。
涌升现象与渔业密切关系,以沿岸涌升区为代表的多数涌升区域是非常好的渔场。在那里,由于有丰富的营养盐,浮游植物的生产量和浓度很大,所以作为饵料的浮游动物及鱼很多,而且初级生产者组成大型硅藻占多数,所以食物链的能源效率高。据学者估计全世界海洋仅有0.1%的区域涌升现象,并推算出捕鱼量则占一半。涌升区域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对全世界海水碳循环的贡献。
人为地使营养盐丰富的深层海水升至表面,在此区域使浮游植物及海藻茂盛生长,以此为饵使各种海洋生物增殖。由于深层水较表水温度低,又可利用此温差发电。目前,人造涌升流的方法多采用在海底布置人工鱼礁和人造海底山脉两种方式。海底流受到人工鱼礁的阻挡,会沿鱼礁表面转而上升,海流上升高度超过鱼礁高度后,会在该高度上水平海流作用下改变方向,涌升流随着上升高度的增加,持续受到水平海流的作用,最后终变成水平流。由于人工鱼礁受到制造和运输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建造的很高,而且投放比较困难,尤其是在较深的海域,形成的涌升流营养盐带到的有光层的效果并不显著。人造山脉的方式虽可形成较好的效果,但投资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海洋涌升流效果好,投资小,建造容易,投放方便,便于调整的人造海洋涌升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浮球、连接组件、缆索、导流板及水翼,所述连接组件主要包括有套环及转轴,该套环有三个,竖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套环连接,即两个套环的壁上开设通孔,转轴的两端由通孔穿入两套环的内部,并转轴的两端设有凸块,另外一个套环套接在上述一组套环上,所述套环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可以是半圆形也可以是半椭圆形,为导流效果更好,最好是半椭圆形;上述连接组件为多组,两组连接组件之间连有一根缆索,在每根缆索上设有垂直于海平面的导流板,如在导流板的背面设有一个支耳,缆索穿过支耳上的通孔与导流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导流板形状为多种,为导流作用效果更好,最好是长方形;在导流板的正面至少垂直固接一个平板水翼,该水翼的形状与导流板的形状相同,最好长度小于导流板,宽度等于导流板;由上述缆索、导流板、水翼及连接组件组成的人造海洋涌升流装置,上端的连接组件与浮球相连,下端的连接组件固定在海底上,所述浮球是由较轻的材料如泡沫塑料、软木或充气玻璃球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海洋涌升流的:
本实用新型的浮球位于海洋平面,浮球与第一个导流板之间部分位于海洋的有光层,第一个导流板及其以下部分位于海洋无光层,本实用新型的最底端固定在海洋底部,在海流的作用下,水翼带动导流板水平转动,水流在导流板的作用下旋转移动,引起涌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不受海洋深度的限制,形成涌流的效果显著。
2、投资小,建造容易,不会受到制造和运输等能力的限制。
3、不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向海底投放容易。
4、可根据海洋深度及光层高度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所示的人造海洋涌升流装置的示意图中,连接组件1为多组,两组连接组件之间连有一根缆索2,在每根缆索上设有垂直于海平面的导流板3,在导流板的正面垂直固接平板水翼4,该水翼的形状与导流板的形状相同,长度小于导流板,宽度等于导流板,上端的连接组件与浮球5相连,下端的连接组件固定在海底上。如图3所示,浮球位于海洋平面,浮球与第一个导流板之间部分位于海洋的有光层6,第一个导流板及其以下部分位于海洋无光层7,最底端的连接组件固定在海底8上,在海流9的作用下,水翼带动导流板水平转动,水流在导流板的作用下旋转移动,引起涌升。如图4所示,连接组件主要包括有套环10及转轴11,该套环有三个,竖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套环连接,两个套环的壁上开设通孔12,转轴的两端由通孔穿入两套环的内部,并转轴的两端设有凸块13,另外一个套环套接在上述一组套环上。如图5所示,导流板的背面设有一个支耳14,缆索穿过支耳上的通孔15与导流板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83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