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氧化碳激光器射频电源板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2647.7 | 申请日: | 201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9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唐友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晨锐达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0975 | 分类号: | H01S3/097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001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激光器 射频 电源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电源板,具体地说是二氧化碳激光器射频电源板。
背景技术
射频二氧化碳激光器通过射频电源对谐振腔内气体放电产生激光。射频电源的作用是产生射频激励信号,射频激励克服了直流放电激励中的高工作电压、电极溅射污染镜片、高压放电使CO2分子分解以及输出光功率无法进行高速率电控制等缺点。射频电源对谐振腔内气体进行放电是通过电极来实现电注入,电极与外壳(地)是绝缘的。现有的射频电源板大多设计复杂、稳定性差、体积大、散热差、运用起来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纵向电缆连接器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性强、稳定性好、工作寿命长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射频电源板。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二氧化碳激光器射频电源板,该电源板包括陶瓷基底,在陶瓷基底的一面设有覆盖其上的覆铜层,在陶瓷基底的另一面设有微带;在覆铜层上设有LC振荡电路,直流信号I通过LC振荡电路与功率放大管相连,直流信号II通过分压电路分别与功率放大管及反馈电容相连,功率放大管通过微带分别与反馈电容、耦合电容相连,耦合电容与输出接口相连。
其中,所述微带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金属过孔,微带通过两个金属过孔分别与功率放大管及反馈电容相连。
其中,所述覆铜层上还设有贯穿陶瓷基底及覆铜层的固定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原射频板的放大级数,并且采用微带线进行阻抗匹配,因此减少了元器件数量,节约了成本,降低故障率,提高射频电源板的散热性,调试方便,保证了激光器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二氧化碳激光器射频电源板,包括陶瓷基底1,在陶瓷基底1的一侧设有以腐蚀方式设有覆盖其上的覆铜层2,在陶瓷基底1的另一侧设有同样以腐蚀方式设有微带3。在覆铜层2上设有LC振荡电路4,直流信号I通过LC振荡电路4与功率放大管5相连,直流信号II通过分压电路6分别与功率放大管5及反馈电容7相连,功率放大管5通过微带3分别与反馈电容7、耦合电容8相连,耦合电容8与输出接口9相连。在微带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金属过孔10,微带3通过金属过孔10与其他电路相连;在覆铜层2上设有贯穿陶瓷基底1及覆铜层2的固定孔11,通过固定孔11将射频电源板固定在二氧化碳激光器的腔体内。
工作原理:分别输入两个直流信号:直流信号I和直流信号II。直流信号I经过电感、电容及电容调节器构成的LC振荡电路4,产生射频信号;同时,直流信号II经电阻、稳压二极管以及电阻调位器构成的分压电路6进行分压,然后供给功率放大管5,功率放大管5工作后将射频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射频信号通过微带3和耦合电容8进行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晨锐达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晨锐达激光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26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塞杆式钢水浇注包
- 下一篇:外置电极灯管的电极板和背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