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液流体节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8594.1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1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耿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耿炳 |
主分类号: | F16L55/02 | 分类号: | F16L5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700 广东省饶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流体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流体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液流体节能器。
背景技术
据流体力学有关知识可知,当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速逐渐增加时,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这种运动称为湍流。流体出现湍流时,阻力大流量小,能量耗损增加。实验证明,能量耗损与流速的关系为:ΔE=kv2。目前在流体输送系统中,如供水、供油、空调等液体循环系统,通常配置有液体输送泵来驱动液体流动,以提高流速和扬程,由于流体输送系统所配置的液泵运转功率较大,且涡轮叶片高速转动加大了扰动作用,因而在输送管道中会产生严重的湍流现象,这样不但造成能耗大、效率降低,还会加大环境噪音,不利于环保,且影响设备使用寿命,但至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实用办法来解决这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使用的液流体输送装置,能有效消除液流体输送系统中所出现的湍流现象,具有高效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不锈钢液流体节能器,包括由不锈钢制成的空心管体,管体两端各设置有前、后法兰盘;所述管体外面设置有较大管径的同轴外套管,在管体与外套管之间还设置有一层或多层的同轴内套管,各管的两端头之间成封闭连接而使各层之间形成有一定宽度的管腔室;第一层内套管两端延伸而与前后法兰盘连接成一体,管体的前端管径呈渐扩而与第一层内套管的管径重合,后端与第一层内套管连接成环形平台;管体的前部设置有与第一管腔室相通的负压进流口,相应地内套管设置有负压进流口而使管腔室之间依次相通,在内套管的后部还设置有增压出流口而使管腔室之间依次相通;所述环形平台设置有多个使管体与第一管腔室相通的喷射孔;在第一管腔室中管体的前部外表面设置有整流环,在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多组导流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套管设置有两层,第一层内套管与管体之间形成第一管腔室,第一层内套管与第二层内套管之间形成第二管腔室,第二层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形成第三管腔室。
所述负压进流口为间断的环形通缝,且边缘为顺轴流向呈斜面的切口,第一层内套管的负压进流口截面相对于管体的负压进流口截面顺轴流向后移,依次的第二层内套管的负压进流口截面相对于第一层内套管的负压进流口截面顺轴流向后移。
所述增压出流口为间断的环形通缝,且边缘为顺轴流向呈斜面的切口,第一层内套管的增压出流口截面位于第二层内套管的增压出流口截面顺轴向略后移。
所述导流叶片呈舌形并与内套管或外套管的内表面连接成一体,且顺轴流向倾斜,其径向投影长度小于管腔室的宽度。
所述导流叶片由每4片组成一组,且每组导流叶片呈径向截面圆周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液流体节能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使用时将前法兰盘与液泵输出端的法兰盘相应连接,后法兰盘与输送管道连接。实现本实用新型,由于管体前部及内套管前部设置有与管腔室相通的负压进流口,内套管的后部设置有增压出流口,当液体输送系统工作时液泵启动,输送管道中的流体快速流动,则造成管腔室的负压状态,同时流管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湍流现象,这时流体中与流管轴线不一致的分量很容易地从负压进流口依次进入各管腔室,这些不规则运动的流体,经管腔室的整流增压而成均匀的层流,最后从喷射孔流出,而喷射孔的方向与管体的轴向一致,与管体中主流合并后,继续消除残余的不规则运动流体,形成较为均匀轴向流。
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液流体节能器,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能有效地消除流管中所产生湍流现象,提高流体输送系统工作效率,可提升系统扬程,具有环保节能,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的优点。通过同一输送系统使用本消除器前后能耗测算结果,对加装本消除器后进行比较,节能达50-60%以上。如某大厦中央空调冷冻循环系统,原系统2台水泵运转功率为90KW,使用本输送装置后,用一台代替二台,并且功率只需37KW就够用,二者前后相对比节能达59%。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液流体节能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不锈钢液流体节能器,包括由不锈钢制成的空心管体1,管体1外面设置有较大管径的同轴外套管2,在管体与外套管之间还设置有两层的同轴内套管31(32),第一层内套管31与管体1之间形成第一管腔室41,第一层内套管31与第二层内套管32之间形成第二管腔室42,第二层内套管32与外套2管之间形成第三管腔室43,管腔室具有一定宽度且各管的两端头之间成封闭连接;管体1的前端管径呈渐扩而与第一层内套管31的管径重合,并与前法兰盘51连接成一体,后端与第一层内套管31连接成环形平台6,第一层内套管31的后端延伸而与后法兰盘52连接;管体1的前部设置有与第一管腔室41相通的负压进流口7,相应地内套管31(32)设置有负压进流口71(72)而使管腔室之间依次相通,在内套管31(32)的后部还设置有增压出流口81(82);负压进流口为间断的环形通缝,且边缘为顺轴流向呈斜面的切口,第一层内套管31的负压进流口71截面相对于管体1的负压进流口7截面顺轴流向后移,依次的第二层内套管32的负压进流口72截面相对于第一层内套管31的负压进流口71截面顺轴流向后移;增压出流口为间断的环形通缝,且通缝的边缘为顺轴流向呈斜面的切口,第一层内套管31的增压出流口81截面位于第二层内套管32的增压出流口82截面顺轴流向后移;环形平台6设置有多个使管体1与第一管腔室41相通的喷射孔61,喷射孔61为沿环形平台6均匀分布的圆形通孔,且喷射孔61的方向与管体1轴向一致;管体1的前部外表面设置有整流环9,整流环9为与管体1的外表面紧密连接成一体的凸环,且径向截面位于第一层内套管31的负压进流口71截面略后;在内套管31和外套管2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多组且连接成一体的导流叶片10,导流叶片10呈舌形且顺轴流向倾斜,其径向投影长度小于管腔室的宽度,由每4片组成一组,且每组导流叶10片呈径向截面圆周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耿炳,未经陈耿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85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显示器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连接飞机发动机燃油伺服器用的油管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