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源热泵变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7952.7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8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祥;游英;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特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9/00 | 分类号: | F25B49/00;F25B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源热泵变 制冷剂 流量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改变空气源热泵制冷剂流量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是根据逆卡诺循环原理,采用少量的电能驱动压缩机运行,使高压的液态工质经过节流后在蒸发器内蒸发为气态(汽化),利用轴流风机从环境中吸收大量空气中的热能,气态的工质被压缩机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冷凝成液态(液化)将所吸收的热量放出到使用水中去,如此不断循环把水加热,换热后的工质经膨胀阀节流降温,再在蒸发器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如此周而复始,以少量的电能采集大量空气中的热量,实现清洁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空气能——新能源的使用。由于空气源热泵具有节能、环保的有益效果,因此被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目前的空气源热泵一般只通过一个膨胀阀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受到膨胀阀流量的限制,有时蒸发器的使用面积并不能得到完全的利用,进而也就限制了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影响空气源热泵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改变空气源热泵制冷剂流量的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源热泵变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电子膨胀阀,所述压缩机通过排气管道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所述电子膨胀阀与蒸发器连接,所述蒸发器通过回气管道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回气管道上设有一压力传感器和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一控制器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还设有一旁通电磁阀,所述旁通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旁通电磁阀与所述蒸发器之间通过旁通毛细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蒸发器为翅片式蒸发器。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控制系统在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设置一个旁通电磁阀,回气管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对回路管道内压力、温度进行检测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的压力值及温度值计算出吸气过热度,如过热度超出设定值,控制器控制旁通电磁阀,使部分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形成一个与膨胀阀并联的节流装置,可有效提高蒸发器的使用面积,增加制热量,本系统的成本比单独使用电子膨胀阀更低廉,效果显著,简单可行。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该空气源热泵变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包括压缩机8、冷凝器9、蒸发器7和电子膨胀阀1,压缩机8通过排气管道与冷凝器9连接,冷凝器9通过电子膨胀阀1与蒸发器7连接,蒸发器7通过回气管道与压缩机8连接。回气管道上设有一压力传感器5和一温度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4与一控制器6连接,冷凝器9与蒸发器7之间还设有一旁通电磁阀2,旁通电磁阀2与控制器6连接,旁通电磁阀2与蒸发器7之间通过旁通毛细管3连接,蒸发器7为翅片式蒸发器。
该控制系统在冷凝器9与蒸发器7之间设置一个旁通电磁阀2,回气管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5和温度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4对回路管道内压力、温度进行检测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6根据反馈的压力值及温度值计算出吸气过热度,如过热度超出设定值,控制器6控制旁通电磁阀2及旁通毛细管3使部分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形成一个与膨胀阀并联的节流装置,可有效提高蒸发器的使用面积,增加制热量,本系统的成本比单独使用电子膨胀阀更低廉,效果显著,简单可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气源热泵变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特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康特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79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