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斜板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5246.9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0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柯;刘伟;龙国庆;丁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伟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处理 沉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斜板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生产中,斜板沉淀池是常用的一种处理设备。斜板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板的沉淀池,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板(或平行管)(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其主要作用是增加了沉淀面积,另外,由于上升流,絮体沉淀过程中受到水流顶托作用在斜板沉淀区形成悬浮泥渣层。在悬浮泥渣层中发生接触絮凝作用,从而捕获不能沉淀的小絮体,提高沉淀效率。CN1218765G提出在斜板下面设置整流段提供稳定上升流,其上升流速大于斜板沉淀区上升流速,从而产生较长悬浮泥渣层。然而由于斜板沉淀池底部水流较缓,在进入整流区时,由于板间距与斜板间距相同,上升流速突然加大,且速度方向改变,造成局部压力不均,导致各个整流板直接悬浮泥渣层长度不一。可能导致部分斜板之间上升流速过大,絮体被冲出斜板,使得水质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可均匀稳定沉淀污泥的斜板沉淀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斜板沉淀装置,包括由多块平行的斜 板构成的斜板沉淀区,水流从沉淀区一端进入,另一端流出,斜板沉淀区下方设置有稳定流区,稳定流区由多块隔板构成,隔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斜板所在的平面。
斜板和隔板均为矩形,隔板和斜板之间形成的直线垂直于或平行于斜板的底边。隔板间的间距为斜板间距的2-20倍。隔板的深度为50-500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沉淀区下方设置隔板,可以使水流经过时上升流速趋于均匀,避免局部压力过大现象,形成稳定流区。水流经过稳定流隔板后,泥渣层在稳定流区和斜板沉淀区下部产生,絮体在稳定流区较大的范围内充分混合,发挥接触絮凝作用,改善普通斜板沉淀池底部悬浮泥渣层过于拥挤导致压力不均现象,大幅提高斜板沉淀池截留效率。
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板(1)与水流之间形成的角度为50-6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提供的设备,可以使水流在斜板沉淀装置内稳定流动,大幅提高斜板沉淀池截留效率,沉降效果佳。
2.本发明所提供的设备,可以防止沉淀絮体被重新冲出的问题,保证出水的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板平行设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板垂直设置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板垂直设置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在斜板1下部平行设置隔板2,斜板间距30mm,长度850mm,倾斜角60度,隔板间距为120mm。隔板深度100mm。将若干组上述设备设置于沉淀池中,水流从沉淀池一侧进入,经下部上升进入稳定流区,在该区内发生接触絮凝作用,再经过斜板沉淀区,完成沉淀后从设备上部出水。在斜板沉淀区内沉淀的絮体下降到稳定流区进入悬浮泥渣层,当泥渣层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下面大絮体沉淀到池底,由排泥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伟,未经刘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5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