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握把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2175.7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7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怡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辰骅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26 | 分类号: | B62K21/26;B62J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握把,尤其是指一种可对应设置在自行车、机车等车辆而可将光线经由透光设计的握把而穿透出来,达到警示效果及增加使用趣味的车辆握把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路况复杂,各种大小动力车辆充斥于道路上,一般在道路上行驶的汽、机车辆多在其车体前后的两侧位置设有方向灯,当驾驶人欲转弯或变换车道时,得以启动方向灯开关,让所对应的方向灯动作,进而对跟随在后方或是前方迎面而来的车辆以及行人等产生提醒作用,车辆或路人亦多会经由前车的方向灯指示而做出减速或者回避的礼让动作,进而能维持应有的行车安全及道路秩序。
而自行车为现今盛行的交通器具,自行车因以轻便为其主要设计理念,因此并未配备任何警示装置,目前仅见有另外附加之前、后车灯、警示灯或反光片等,造成自行车于道路行车时,其动向不容易为后方人车特别是动力车辆所察觉而及早反应,以致容易于转弯时遭后车追撞发生意外,分析其原因即自行车未装设有方向灯装置,无法及早于转弯前发出灯号让后车察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握把结构,使其具有警示效果及增加使用趣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车辆握把结构,其中,该车辆握把结构包含有:
一透光内套,对应套设于车辆握杆上,且为具有透光性的内套体;
一外套,对应包覆于该透光内套外部的外套体,于该外套上设有透光孔;
一发光组,对应组设于该透光内套及该外套的外侧端面,其包含有一电路板及至少一组设于该电路板上且往内照射的LED灯;
一端塞,对应锁固于该透光内套及该外套的外侧端面,且对应包覆该发光组。
上述的车辆握把结构,其中,该透光内套上设有一沟槽,该发光组的电路板的线路经由该沟槽导入,且与车辆本身电源相连接。
上述的车辆握把结构,其中,该端塞的空间内设有供应该发光组电源,且与该电路板导接的电池。
上述的车辆握把结构,其中,该端塞上设有透光部,而该电路板对应该透光部的端面设有至少一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握把结构,其可对应设置在自行车、机车等车辆的握把上的结构,其中于一透光内套外部包覆一具透光孔的外套,于该握把结构内部设有一对应提供透光孔散射出光线的发光组,该发光组包含有电路板;藉此,让车辆的握把可发出光线,使之具有警示效果及增加使用趣味。
本实用新型车辆握把结构的发光组进一步由车辆本身电源、或于端塞上设置有电池来供应发光组产生亮光。而其电路板上至少一面设有发光元件,除可提供透光孔散射出光线之外,亦可经由端塞的透光部透出光线,使之增加可见光线的范围,提升警示效果者。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
1.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握把结构,藉由透光内套外部包覆一具透光孔的外套,于内部设有一对应供透光孔散射出光线的发光组及电路板;藉此,让车辆的握把可产生光线,使之具有警示效果并增加使用趣味。
2.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握把结构,其电源可经由车辆本身或电池供应,达到供电使用方便的功效。
3.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握把结构,该发光组除可提供透光孔散射出光线之外,亦可经由端塞的透光部透出光线,使之增加可见光线的范围,提升警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剖视分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1:透光内套 10:握杆 11:沟槽
2:外套 21:透光孔 3:发光组
31:电路板 32:LED灯 33:电池
4:端塞 41:透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创作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兹于下详细说明之,并请一并参阅所揭露的附图及图号:
首先,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车辆握把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及剖视示意图,该握把包含有:
一透光内套1,为对应套设于车辆握杆10上,且具有透光性的内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辰骅国际有限公司,未经辰骅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2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为生物标记物的电中性金属配合物
- 下一篇:一种收割机履带自动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