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多单元自调式钢刷二次滤网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2143.7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8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胡超;姬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凯宏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56 | 分类号: | B01D29/56;B01D29/6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陈小霞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单元 调式 二次 滤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力发电水冷循环系统中凝汽器管路的二次滤网,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立式多单元自调式钢刷二次滤网。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中国专利ZL200600000957.7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除污二次滤网”,它采用一种卧式筒形外壳,在该外壳内同轴设有一个圆锥台筒形滤网,在该滤网内同轴设有一个排污管,在排污管上通过支承管轴对称设有两个的排污槽,该两个排污槽的长度与滤网长度相当,截面呈V字,在排污槽内固定一个毛刷。驱动排污管转动时,即可带动排污槽和毛刷旋转,从而利用反冲洗的水对滤网进行刷洗,实现反冲洗功能。该专利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它只有一个滤网单元,在外壳的有限体积中,由于受到外壳体积和滤网筒长度的限制,进水与滤网筒出水的通流比一般只做到1∶1~1∶1.3,然而通流比越大,防堵性越强,由于其通流比的余量较小,故防堵性能较差。
2、它的反冲洗能力较差,这是因为排污槽的容积大、而排污口(支承管口)很小,因此,反冲洗的能力弱;
3、毛刷的寿命较短,由于毛刷的安装位置是固定的,如果发生刷尖磨损而短缩的情况,就必须更换毛刷。再者,为了满足上述通流比的要求,在只设有一个滤网单元的情况下,其滤网筒的直径一般只比外壳略小一些,这样,对称安装在主轴(排污管)上的毛刷,其力臂长、扭距大,一但卡塞,将会扭断主轴,可靠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立式多单元自调式钢刷二次滤网,以提高其防堵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它具有一个立式管状外壳,在该立式管状外壳中的下端由一个水平隔板隔成一个排污腔,并在该排污腔的外壳管壁上设有一个排污口;在所述排污腔上部的外壳管壁上设有一对水平直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排污腔上部设有一个斜置的多孔板,该多孔板将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隔开,从而形成一个进水腔和一个出水腔;在所述多孔板的各孔上均设有一个滤网座,在该滤网座上装有圆筒形滤网,在该圆筒形滤网的轴线处设有一个排污轴管,该排污轴管的上端安装在外壳的上盖板上,并且通过一个减速器与一个电机相联,其下端通安装在滤网座上,并通过滤网座中轴处的固定排污管与所述的排污腔相通,在所述的排污轴管上还设有多个轴向间隔排开、并以排污轴管为轴而放射状布置的排污斗,所述排污斗的小口与排污轴管相连,其大口对着圆筒形滤网的内壁,并在所述排污斗上固定有钢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钢刷通过弹簧顶安装在排污斗上。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的特点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立式管状外壳,在管状外壳中利用一个斜置的多孔板安装了多个滤网单元,各滤网单元能够独立完成过滤和反冲洗功能,并且都具有大于1∶1的通流比,这样,在有限的外壳体积内,就将通流比提高到1∶3以上,也就是说,一个滤网单元能够承担整个二次滤网的通流量,因此,不仅通流比大,防堵性能强,且只要其中一个滤网单元不发生堵塞,就不会影响正常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其防堵性能和停机维修频率。
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轴向间隔排开、并放射状布置的多个排污斗安装在排污轴管上,反冲洗的水流可以很顺畅的排入排污轴管,不会降低流速而影响反冲洗的效果。
三、本实用新型的钢刷通过一个弹簧顶安装在排污斗上,从而使钢刷在磨损后自动上调到位,不仅大大提高了钢刷洗刷效果,还降低了更换频率和延长了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多滤网单元的结构设置,使得一个滤网筒的直径大大减小,排污斗可免去支承管而直接安装在主轴上,从而减小了力臂长度,提高了工作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反冲洗效果好、防堵性能强、工作可靠性高、维修周期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2的A-A部面)图。
图2、图1的俯视图。
图3、图1的右视图。
图4、图1的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凯宏电力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凯宏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21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