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间断电源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卡接线结构和机柜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57218.2 | 申请日: | 2010-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6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朱善伦;谢力华;徐福斌;何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博特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34 | 分类号: | H02G3/34;H02B1/32 |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 地址: | 美国俄亥俄州***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不间断电源 简单 网络 管理 协议 接线 结构 机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UPS的SNMP卡接线结构和UPS机柜。
背景技术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卡是一种通讯卡,在UPS系统中用来将UPS的工况通过网络传送到监控端。用户可能在UPS系统不下电的情况下拔插通讯电缆。通常在UPS机柜中把SNMP卡布置在机柜前门的内侧,用户把前门打开后可实现拔插操作。这种设计带来的问题是电缆随前门活动,容易刮破电缆带来故障,而且电缆散落在前门内,打开门后很难看,影响美观。还有一种方式是把SNMP卡布置在机柜内部,SNMP信号线通过机柜信号线管道与其它信号线一起走线。这种设计带来的问题是用户接线时,也必须打开机柜前门,而且要在机器下电时才能操作,否则容易带来触电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UPS的SNMP卡接线结构,无须打开前门就能实现SNMP卡的接线,有效防止用户操作时触电,同时避免电缆凌乱及容易造成的电缆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SNMP卡接线结构的UPS机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间断电源(UPS)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卡接线结构,包括进线管道和卡安置部,所述进线管道连通至所述卡安置部,所述进线管道和所述卡安置部位于由前门所遮盖的UPS机柜内部,所述前门上设有用于接线操作的开口,所述进线管道内部通过所述开口向UPS机柜外部开放,所述进线管道包括设置在进线路径上的防护构件,所述防护构件至少将暴露于所述开口处的所述进线管道内部与所述UPS机柜内部的其它部分隔离开来。
优选地,所述防护构件与所述前门的内壁共同界定所述进线管道。
所述防护构件在进线路径上具有呈U形的截面。
所述防护构件与所述前门的内壁和靠近所述开口的不间断电源机柜侧板的内部侧壁共同界定所述进线管道。
所述防护构件在进线路径上具有呈L形的截面。
所述卡安置部位于UPS机柜内的上部,所述进线管道包括从机柜顶部开口引入SNMP信号线的上进线管道和从机柜底部开口引入SNMP信号线的下进线管道,所述上进线管道水平布置,所述下进线管道竖直布置。
一种不间断电源机柜,包括前述一种不间断电源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卡接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线管道和卡安置部位于由前门所遮盖的UPS机柜内部,前门上设有用于接线操作的开口,进线管道内部通过该开口向UPS机柜外部开放,设置在进线路径上的防护构件至少将暴露于开口处的进线管道内部与UPS机柜内部的其它部分隔离开来,因此,用户在不打开前门的情况下通过前门上的开口就能实现SNMP卡的接线,同时防护构件将用户的接线操作限制于暴露在开口处的进线管道内,这对用户形成有效的隔离防护,避免了用户不小心触及机柜内部其它器件而触电,同时,SNMP信号线即电缆在进线管道中走线不是散落在前门内,电缆走线整洁可靠,不易损坏,还能获得简单美观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SNMP卡接线结构在UPS机柜前门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SNMP卡接线结构在UPS机柜前门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由防护构件与前门的内壁共同界定的进线管道在非开口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由防护构件、前门的内壁与UPS机柜内部的侧壁共同界定的进线管道在非开口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博特公司,未经力博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72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