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给药装置的一次性输液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6793.0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9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山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34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给 装置 一次性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具,涉及一种一次性输液管,尤其涉及一种带给药装置的一次性输液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次性输液管存在以下缺点,第一,滴壶的给药口一般为带有硅胶帽的给药管道,需要滴壶给药时,首先需要消毒硅胶帽,然后用带针头的注射器刺破硅胶帽实施给药,操作繁琐,用药十分不便,由于反复操作,导致硅胶帽破裂漏气及硅胶帽脱落的碎屑进入血管,若消毒不严可以导致药液污染,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第二,由于下段输液管较长,调速器游走范围广,容易被被褥、衣服、手术敷料等杂物遮盖,调节滴速不十分方便,滴壶加药时,由于调速器限速,若给药速度过快,导致滴壶内空气返流液面消失,甚至药液返流入输液瓶,操作者需用手阻断上段输液管进行给药,直至待滴壶内药物缓缓滴入,压力消失,操作不便,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避免药液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带给药装置的一次性输液管,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上段输液管相通,连接瓶塞穿孔器,所述上段输液管借一“y”形三通与滴壶连接,所述滴壶依次连接下段输液管、过滤器、静脉穿刺针,所述“y”形三通的侧端为一单项弹簧给药阀门,斜向外上,并配有带螺丝的盖帽,所述盖帽通过一塑料连接装置与给药阀门相连,给药阀门的两侧在“y”形三通平面上设有蝶形塑料手柄。所述的上段输液管及下段输液管分别安装上调速器、下调速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加药时只要关闭位于上段输液管的上调速器,就可以完全避免滴壶内气体、液体的返流,由于安装了单项弹簧给药阀门,避免了反复穿刺引起的硅胶帽的破裂漏气、碎屑脱落,药液污染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排气管,2-瓶塞穿孔器,3-上段输液管,4-上调速器,5-给药阀门,6-滴壶,7-下段输液管,8-过滤器,9-静脉穿刺针,10-手柄,11-盖帽,12-连接装置,13-下调速器,14-“y”形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由附图所示,该带给药装置的一次性输液管,包括,排气管1,所述排气管1与上段输液管3相通,连接瓶塞穿孔器2,所述上段输液管3借一“y”形三通14与滴壶6连接,且安装上调速器4,所述滴壶6与下段输液管7连接,安装下调速器13,依次连接过滤器8、静脉穿刺针9,所述“y”形三通14的侧端为一单项弹簧给药阀门5,斜向外上,并配有带螺丝的盖帽11,所述盖帽11通过一塑料连接装置12与给药阀门5相连,给药阀门5的两侧在“y”形三通14平面上设有蝶形塑料手柄10。
本实用新型的上段输液管3安装有上调速器4,下调速器13在完成注射后即处于完全开放状态,调速完全靠上调速器4,所以,当滴壶6内加药时,只要关闭上调速器4,药液即可瞬时进入下输液管7,不会引起滴壶6内压力突然增高,有效避免了滴壶6内空气倒流引起的液面消失和药液返流。由于下段输液管7较长,下调速器13游走范围广,容易被被褥、衣服、手术敷料等杂物遮盖,调节滴速不十分方便,因此,调速依靠上调速器4,这样既便于调速,也便于加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给药阀门5为单项弹簧阀门,药液只可注入,不能外流,斜向外上,便于操作,并配有盖帽11,防止阀门进药口污染,所述的盖帽11借一塑料连接装置12与给药阀门5主体相连,避免盖帽11丢失,所述连接装置12的两端为圆形,安装在相应的凹槽内,并可自由旋转,这样便于装卸盖帽11。本实用新形所述的给药阀门5的两侧在“y”形三通14平面设有蝶形塑料手柄10,这样,不但有良好的手感,而且由于增大了受力面积,使盖帽11的装卸更加方便。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静脉穿刺时上调节器4开放,下调速器13关闭,穿刺成功后,完全开放下调速器13,使用上调速器4调节滴速,如果需要滴壶6内给药,首先关闭上调速器4,然后,左手捏住手柄10,右手将盖帽11旋下,实施加药,加药完成后将盖帽11拧紧,待滴壶6内压力消失,打开上调速器4调节滴速。这样,有效的避免了由于加药导致的滴壶6内空气倒流引起的液面消失和药液返流,同时,由于不用针刺硅胶帽的方法给药,避免了反复穿刺引起的硅胶帽破裂漏气、碎屑脱落、药物污染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山,未经张海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67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