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阻中通平行扩张式双闸板闸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6434.5 | 申请日: | 201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3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忠;陈佑军;杜仁飞;黄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6 | 分类号: | F16K3/16;F16K3/3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251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阻中通 平行 扩张 闸板 闸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涉及一种双阻中通平行扩张式双闸板闸阀。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气输送管道用平板闸阀一般是由阀体、阀座、阀盖、闸板、阀盖、阀杆和驱动装置等零件装配而成,闸板是一块双面平行的平板,所述阀体内设有供工作介质流动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所述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之间设有阀腔,所述阀腔上端设有可放置闸板的中腔,阀门的密封主要依靠介质工作压力推动阀座与闸板形成密封副来实现,因此,当阀门工作时,无论开启或关闭,阀体中腔都充满着带压的工作介质。这种常规的平板闸阀在管路中常见的问题是:由于该类阀门结构为单面密封,关闭时阀体中腔始终与管道之一端处于连通状态,当输送的油品等工作介质需要变更时,便无法在线排空阀体中腔滞留的工作介质,只能采用其他补救措施,这给生产正常运行造成了麻烦并增加了管线管理成本。因此市场急需一种在阀门关闭状态下,排出阀门中腔工作介质时,能完全切断阀体阀腔两端介质流动的阀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阀门关闭状态下,排出阀门中腔工作介质时,能完全切断阀体阀腔两端介质流动的双阻中通平行扩张式双闸板闸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双阻中通平行扩张式双闸板闸阀,包括有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一阀盖,所述阀体内设有供工作介质流动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所述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之间设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有一控制阀门开启和关闭的闸板,所述阀腔上端设有可放置所述闸板的中腔,所述阀盖上设有与中腔相通的排放孔,还包括控 制闸板上下移动的阀杆以及用于驱动阀杆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阀腔与流入通道、阀腔与流出通道之间分别设有一阀座,所述阀座相互平行且均平行于阀杆升降方向,所述闸板包括主闸板、副闸板,所述主闸板和副闸板设于阀座之间,所述主闸板与阀杆联动配合,由阀杆的上下移动带动主闸板上下移动,所述主闸板与副闸板联动配合,由主闸板的上下移动带动副闸板上下移动,所述主闸板和副闸板的相背面为密封面分别与阀座相匹配形成硬密封,所述主闸板和副闸板的相对面上设有使所述主闸板和副闸板的密封面相分离的斜面机构,所述阀腔底面内壁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定阀门关闭时副闸板下降的极限位移。
所述主闸板与副闸板相对面为适配的斜面且相互接触,所述主闸板截面为上宽下窄,所述副闸板的截面为下窄上宽,其中一闸板与另一闸板相对的面上设有一凸块,所述另一闸板上相对应的设有供所述凸块放置的凹槽,所述凸块与凹槽周边均设有间隙,所述主闸板与副闸板之间设有防止副闸板上升到中腔时脱落的防脱落机构。
所述主闸板与副闸板间隙设置,其中一闸板与另一闸板相对的面上设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主闸板相对的一面为斜面,所述凸块的截面为上窄下宽,所述另一闸板上相对应的设有供所述凸块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块斜面相对的面为相同斜度的斜面,所述凸块与凹槽周边均设有间隙,所述主闸板与副闸板之间设有防止副闸板上升到中腔时脱落的防脱落机构。
所述主闸板与副闸板垂直于阀杆升降方向的密封面两侧水平中心位置对称设有至少一对定位销,在每对定位销之间设有一定位套,所述定位销的外端上均套设有防止定位套掉落的螺母构成所述的防脱落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采用主闸板和副闸板的联动配合,在阀门关闭的状态下,打开排放孔排出工作介质时,能完全切断阀体阀腔两端介质流动;由于主闸板和副闸板相对的面设有斜面机构,所述凸块与凹槽周边均设有间隙,在阀门打开时,使得闸板与阀座很好地分离, 不会损坏阀座,在阀门关闭时,主闸板和副闸板之间会产生一扩张力使得闸板能很好地起到关闭的作用;而且当主闸板和副闸板上升到中腔时,防脱落机构可以自动控制主闸板与副闸板之间的相对运动位置,保证副闸板不会掉落;在阀门关闭时限位机构能限制副闸板下降的极限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防脱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保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64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