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节能炉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6280.X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5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军寿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F24B1/183;F24B1/191;F24B1/193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媛德;范严生 |
地址: | 6502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节能 炉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灶,特别涉及农村和边远山区使用的具有多种功能且节能的炉灶。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能源的需求空前增涨,能源也显得越来越紧缺,因此,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山区生活热源的提供基本上还是依赖于树木,这种情况下对树林的盗砍盗伐现象屡禁不止,森林覆盖面积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要从源头上抑制阀木用作生活能源,这就需要研发出高效能的适用于农村和边远山区的低成本的炉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即能提供热源解决生活需要,又能节约燃料,还兼有取暖和提供热水功能,且使用方便、安全、简单的多功能节能炉灶。
本实用新型的述的多功能节能炉灶,由炉体、炉芯、灰门、入料口和排烟口构成,炉芯位于炉体内部,炉箅的上方,炉芯的上端与炉体上表面的预留火口位置对应,排烟口在炉芯的上端处与炉体连接,灰门位于炉体上,灰门的水平位置低于炉箅,入料口在炉体上表面,入料漏斗的一端与入料口连接,另一端与炉箅连接,与水平面呈20-80度的夹角,入料口上有密封盖。
所述的炉芯为至少二层,每层炉芯上均有耐火材料,每层上都有3-4个散热孔,层与层之间的散热孔不在同一位置。
所述的炉箅为若干相互平行的栅栏构成,栅栏之间有网状装置。在炉灶炉体外围有防护网。在排烟口处有旋转式控制阀门,阀门体上有小孔。在炉体内部连接有水箱。在外层炉芯的顶部、排烟口的相应位置连接有挡板。在炉体的侧壁上连接有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节能炉灶,首先将入料口从普通的侧面水平入料,改为正上方的垂直入料,巧妙地采用了具有一定角度的入料漏斗,使得燃料可以方便地从上方直接加入,同是炉箅也具有一定的角度,在燃烧的过程中,燃尽后的燃料质量变轻且变得松散,在其上方的燃料的重力作用下,落入灰桶,新的燃料自然得到了补充。较之侧面水平入料的,操作更方便。采用二层以上的炉芯,燃料在炉芯三分之一处便已燃烧,在炉箅平行的栅栏上设置网状装置,可防止较小的燃料尚未燃烧就掉入灰桶中造成浪费。在入料口用密封盖密封的情况下,排烟口吸气形成负压,火焰只会从正中的炉芯向上,形成热空气的流动,在每层炉芯上都有3-4个散热孔,实现在多层炉芯之间进行发热传递,同时,层与层之间的散热孔不在 同一位置,延缓了热在炉芯之间的的传递速度,有效地提高了每层炉芯之间的温度,在每层炉芯上均有耐火材料,可以取到保温的作用,这在天气较冷的地方,可以有效解决取暖的问题,在入料口上设置密封盖,可以保证热气流只沿排烟口的方向流动,避免漏斗中的燃料被反向流动的热空气点燃。炉体内部的水箱,可以充分利用炉灶的余热,加热水箱中的水,为生活用热水提供方便,排烟口采用旋转式阀门,可根据对火力大小的要求适当调节气流面积,在不需要用火时,可完全关闭,阀门体上的小孔可以提供微弱的气流,保证燃料不灭,便又不至于温度过高,造成浪费,也避免了每天生火的麻烦。在炉体外设置防护网,可防止小孩触摸炉体而被烫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济,且燃料广泛,木柴、稻草、麦草、棉杆、玉米秸、烤烟杆、高梁杆、稻壳、树枝、锯末、刨花、玉米芯、花生壳、压块燃料、坚果壳等各种生物质、牛、羊粪等可燃烧的燃料和煤炭均能适用。在炉体的侧壁上连接有支撑板,使用时可将支撑板通过支撑杆支撑后,与炉台的表面齐平,增加炉灶的操作平台面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炉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炉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芯,3-灰门,4-入料口,5-排烟口,6-炉箅,7-预留火口,8-散热孔,9-挡板,1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军寿,未经张军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62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