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用型铰结耳内助听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6217.6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7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勇;赵金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贝泰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2 | 分类号: | H04R2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用型 铰结耳内 助听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听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通用型的铰结耳内助听器,可自由调节耳内助听器装置在人体耳道内的三维弯曲角度,旋转仰角高达60度,能适应人体耳道拐角的要求。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数字式助听器的厂家一般都专注于加大助听器功率以获得较大的音频输出信号或增益、抑制环境噪声、消除声音反馈信号等内容,用来保证输出信号的质量。产生的后果是:即使输出信号的质量很好,但是使用者有效接收到的增益很少,使用者也不能获得较好的助听效果。因为定制式助听器一般都放置在耳廓上,耳背式助听器放置于耳背后,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距离人体耳膜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由于声波传导阻尼和反射交互作用,会导致声音在这段复杂生理结构的耳道中传导过程中的损失,一般有将近20%~30%的增益损失,因此许多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抱怨助听器功率小。
为了提高助听器的工作效率和增加佩戴隐蔽性,实用新型了全耳道式(CIC)或耳内式助听器,从而减少在耳朵内传导过程中的损失。由于耳内式助听器体积很小,零部件的安置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将零部件设计和制作得尽可能小,并将其安装得非常紧凑。体积小巧所产生的副作用是助听器功率也因此减小,期望产生的声音增益不大。
全耳道式(CIC)助听器是一种定制式助听器,需要先在验配中心对每一个听障患者耳道印制耳模,然后将耳模送到工厂手工加工制作成助听器壳体。由于助听器机体没有暴露在耳朵外面,它的隐蔽性强是部分听障患者所追求的目标,但正是由于放置在耳内,其副作用产生的闭塞效应、反馈啸叫、因与耳道全面硬接触不能适应耳道肌肉相对运动而影响佩戴稳定性、以及由于三维复杂耳道 生理解剖结构使其难以放置到深耳道、等是其主要弊病。
为了使选配中心在填写“定制机客户订单”时能统一认识,便于选配中心对定制机制作的耳道长度进行选择,提高选配中心的首次验配成功率,特此,西门子公司对耳道进行标准定义。通过图11解释短耳道21、中耳道22、长耳道23、深耳道24等耳道长度。
短耳道21:不过第一弯道a1与第二弯道a2的中心线(一般适用于听力损失较好且不影响定制机配戴外观的助听器选配者,不适用于CIC)。
中耳道22:过第一弯道a1与第二弯道a2的中心线,不过第二弯道a2(适用于听力损失略好的助听器选配者,不适用于CIC)。
长耳道23:过第二弯道a2的1mm左右(适用于听力损失略重或CIC的助听器选配者)。
深耳道24:过第二弯道a2的3~5mm(适用于听力损失较重,达到助听器的选配极限范围的助听器选配者,不太适用于第二弯道弯a2度较大、听力损失较好或年纪较大的ITE选配者)。
在美国专利申请号为US7092543B1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通用型耳内助听仪器,如图13所示,耳内助听器的扬声器部分可灵活转动,是一种适合任何耳道内使用的耳内助听器,其扬声器升入到耳朵内部,比较接近深耳道处的人体耳膜,减少了助听器在耳朵内传导声音过程中的增益损失,提高了助听器的工作效率。其耳内助听器尾部还设有一固定的拉线或杆,方便了耳内助听器的取出。但扬声器部分旋转仰角不超过30度,不能适应人体耳道拐角角度高达60度的要求;使用时导致耳道中心附近的空气不能流通,出现出汗的现象,使使用者佩戴感觉不舒服,难以放置到靠近人体耳膜的位置。
图14是优利康(UNITRON)的通用型新款耳内助听器的结构示意图,其支架与耳道保持空隙,保证了耳内空气的流通,长时间佩戴不易出汗,扬声器也接近人体耳膜,减少了助听器在耳朵内传递声音过程中的增益损失,提高了助听器的工作效率。其耳内助听器尾部还设有一可拉伸的拉杆,方便了耳内助 听器的取出。但其声音传导装置为刚性连接装置,这样的助听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下列情况:其耳内助听器具有形状固定的刚性外壳,在放置到人体耳内时,不可自由活动,由于使用者耳道的长度和大小以及形状不同,会导致外壳与耳道接触不均,部分位置受压力过高,使佩戴者感觉不适。在耳道内的固定主要依靠端部突出较大的耳塞,硬塑料机体与耳道硬接触并随耳道肌肉运动而滑动。主要技术问题是由于不能弯曲,无法深入三维结构复杂的耳道、不能消除闭塞效应和反馈啸叫、佩戴稳定性和舒适度较差。因此,这些副作用导致该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产生所预期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贝泰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贝泰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62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隐藏式手把的手提扩音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校内网的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