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管道曲线段钢绞线穿束的子弹形套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4089.1 | 申请日: | 201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2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邵文勇;朱培良;吴旭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管道 曲线 段钢绞线穿束 子弹 套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管道穿束装置,特别是一种预应力管道曲线段钢绞线穿束的子弹形套头。
背景技术
目前,后张法预应力技术已在桥梁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施工中,曲线段预应力管道穿束困难的问题,一直是施工中难以解决的课题。在穿束中,钢绞线直接接触波纹管,不仅很容易对波纹管产生破坏,已穿钢绞线与新穿钢绞线相互阻挡,也使得穿束过程费时费力,还造成了钢绞线由于穿束产生的端部损耗,这一现象在预应力管道曲线段的钢绞线穿束中尤其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管道曲线段钢绞线穿束的子弹形套头,要解决预应力管道曲线段穿束困难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管道曲线段钢绞线穿束的子弹形套头,套在钢绞线的前端部,它的后半部是钢套管,钢套管的前部插入一直径与钢套管的内径相同的圆钢头,圆钢头的后端插入钢套管内固定连接,圆钢头的前部为子弹头形状。
所述圆钢头在插入钢套管的插口外圈与钢套管的前端面之间可以为焊接。
所述钢套管的长度可以为40-60mm,其内径可以为16-20mm,其外径可以为18-25mm。
所述圆钢头的长度可以为20-30mm,圆钢头的后端伸入钢套管的长度可以为4-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工程余料制作在空闲时间提早制作完成,制作完成后的子弹形套头可重复利用,利用废料既环保,又提高施工效益。采用子弹形套头钢绞线穿束,子弹形套头不接触波纹管及其他钢绞线,专往其空隙中钻,穿束难度大大降低,省时、省力。一般现场只需3人即可迅速完成超过100m的曲线段预应力穿束操作,节省了人工,效率也大大提高。子弹形套头作为一种一直使用的施工工具,可用固定容器存放,防止乱丢、乱放。由于子弹形套头的保护,钢绞线完成穿束操作后,一直完好无损,消除了钢绞线由于穿束产生的端部损耗,有效节约了材料。穿束过程中,子弹头不直接接触波纹管,不会对波纹管产生破坏作用,从而保证了管道的完好性,确保了预应力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后张法预应力钢束穿束施工,特别是在曲线段穿束,功效更为突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钢套管、2-圆钢头、3-焊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一种预应力管道曲线段钢绞线穿束的子弹形套头,套在钢绞线的前端部,它的后半部是钢套管1,钢套管1的前部插入一直径与钢套管1的内径相同的圆钢头2,圆钢头2的后端插入钢套管1内固定连接,圆钢头2的前部为子弹头形状。所述圆钢头2在插入钢套管1的插口外圈与钢套管1的前端面之间为焊接3。所述钢套管1的长度为40-60mm,其内径为16-20mm,其外径为18-25mm。所述圆钢头2的长度为20-30mm,圆钢头2的后端伸入钢套管1的长度为4-10mm。
制作本实用新型:
选择内径为16mm,外径为18mm的普通钢管,及直径为16mm的圆钢。将圆钢一端伸入钢管约5mm,采用电弧焊焊一圈,将其固定。电焊完成后,截断圆管,留取圆钢长约为25mm。然后采用砂轮机将其端头部及电焊位置磨光、磨尖,完成子弹形形状。该工序是使用一种预应力管道曲线段钢绞线穿束的子弹形套头进行施工的关键,尽可能的要使端头部既尖,又光滑,形状类似子弹头。打磨完成后,再截断钢管,长度取80mm,本实用新型即制作完成。
为制作方便,圆钢可在电弧焊完成后截断,钢管可在子弹形成形后截断。
安装本实用新型:
钢绞线按设计要求的长度截断后,在新截断端部用绝缘胶布绕二圈,然后将本实用新型套入。钢绞线直径为15.2mm,胶布环绕后,圆钢头2套入较紧,可用小锤子轻轻敲入,使圆钢头2与钢绞线紧紧连成一个整体。
钢绞线端头套入本实用新型后,即可使用人力将钢绞线按设计要求穿入预应力管道。因穿入的钢绞线头部变成既尖又光滑,尖端不直接接触管道孔壁,在管道空隙间,穿束就更为容易。完成穿束后,将本实用新型取下,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40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