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2512.4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2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翊;林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扬塑胶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新亚 |
地址: | 215128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料 成品 直立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生产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在同一周期完成双成品生产的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注塑生产模具,由于传统的观念限制,一个生产周期只能生产一种成品,这是一个很大的瓶颈,众多的塑胶射出生产厂商如果要提高产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注塑机台。但是增加注塑机台有众多的问题,一来不仅要增加注塑机台,二来要增加用电用水等的设备;三来要增加生产模具的数量,四来如果厂房没有空间,就必须考虑重新建厂,做各式各样的环境评估等等。由于目前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新建厂房与用水用电的增加,对环境与地球暖化均是一个严重的课题。故此所有的所有的厂商无不努力节能减碳,并设法降低生产成本。然而不管注塑机台厂商再怎么努力,一台注塑机在一个成型周期只能一个模具、一种成品的问题,一直无法打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解决了传统的生产模具于在生产过种程中,一台注塑机一个成型周期只能一个模具、一种成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母模、公模、注塑口、成品出口、四根长拉杆、四根导柱及导套,其特征是公模包括上公模和下公模,所述母模为双模仁母模,所述的双模仁母模的上模仁部分与上公模构成上模具,所述母模的下模仁部分与下公模构成下模具。
所述的下模具的构成为:下模具底板连结到下模具顶出板与下模具模脚,下模具顶出板与下模具模脚连结到下模具承板,下模具承板连结到下模具公模框,下模具公模框连结到双模仁母模的下模仁部分;所述的上模具的构成为:双模仁母模的上模仁部分连结到上模具公模框,上模具公模框连结到上模具承板,上模具承板连结到上模具顶出板与上模具模脚,上模具顶出板与上模具模脚连结到上模具底板;上模具承板的四个角由四根长拉杆连接到双模仁母模的四个角落再由上模具底板以螺丝固定,下模具公模框、下模具模脚与下模具底板上均设有作为配合长拉杆动作的空间的四个孔位;四根导柱位于四根长拉杆的外侧,由下模具承板的四个角连结到上模具公模框;双模仁母模的四个角还有四个导套连接上模具公模框的四个角,四个导套与四个导柱配合;双模仁母模与上下模具公模框中间的分型面挖流道,在模具侧面形成模侧注塑口。
当模具开启时,上模具整体上移,当上模具顶出板带动上模具公模框与双模仁母模分离时,同时藉由长拉杆带动双模仁母模上移,使下模具公模框与双模仁母模分离。模具合模时,由四根装在下模具承板的导柱到入装在上模具公模板的导套里,固定整组模具的位置。
塑料注入方式由原本由母模仁灌嘴注入塑料方式,改进为由模具侧面的模侧注塑口注入塑料。由于各种注塑机台的射嘴不同,模侧注塑口必须配合注塑机台射嘴设计灌嘴,使注塑机的射嘴能直接贴合模侧注塑口,注入塑料到模具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开启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上视图。
图中:1、导柱,2、长拉杆,3、上模具底板,4~7、上模具顶出板,8、上模具模脚,9、上模具承板,10、上模具公模框,11、双模仁母模,12、下模侧注塑口,13、下模具公模框,14、下模具承板,15、下模具模脚,16~19、下模具顶出板,20、下模具底板,21、上模侧注塑口,22、导柱孔,23、导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显。
如图1所示,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由下模具底板(20)连结到下模具顶出板(16~19)与下模具模脚(15),下模具顶出板(16~19)与下模具模脚(15)连结到下模具承板(14),下模具承板(14)连结到下模具公模框(13),下模具公模框(13)连结到双模仁母模(11),双模仁母模(11)连结到上模具公模框(10),上模具公模框(10)连结到上模具承板(9),上模具承板(9)连结到上模具顶出板(4~7)与上模具模脚(8),上模具顶出板(4~7)与上模具模脚(8)连结到上模具底板(3),以此构成整个改良式模具壳体。
如图2所示,四根长拉杆(2)由上模具承板(9)的四个角连结到双模仁母模(11)四个角,由上模具底板(3)以螺丝锁入固定;下模具公模框(13)、下模具模脚(15)与下模具底板(20)有四个孔位让长拉杆(2)有动作空间;四根导柱(1)位于四根长拉杆(2)四个外侧,由下模具承板(14)的四个角连结到上模具公模框(10);四个导套(23)位于双模仁母模(11)与上模具公模框(10),便于四根导柱(1)的动作;双模仁母模(11)与上模具公模框(10)及下模具公模框(13)中间之分型面挖流道,在模具侧面形成上模侧注塑口(21)及下模侧注塑口(12)。当模具开启时,上模具整体上移,当上模具顶出板(4~7)带动上模具公模框(10)与双模仁母模(11)分离时,同时藉由长拉杆(2)带动双模仁母模(11)上移,使下模具公模框(13)与双模仁母模(11)分离,此时所射出成型的的产品可藉由上下机器手取出;模具合模时,由四根装在下模具承板(14)的导柱导入装在上模具公模框(10)的导套(23)裡,以导引整组模具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扬塑胶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太扬塑胶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25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