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氟塑料绝缘耐高温安装线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1234.0 | 申请日: | 201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6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金伟龙;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索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17;H01B7/29;H01B5/02;H01B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叶克英 |
地址: | 20141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塑料 绝缘 耐高温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温绝缘安装线,特别是氟塑料绝缘耐高温安装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的各种建筑工程固定布线用电线电缆是量大面广的产品,不但涉及到千家万户,而且工业厂房、商业、办公楼、娱乐、石油、矿山、船舶等防火安全条件高的场合,建筑工程固定布线用电线电缆目前在世界上主要是以IEC为代表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即国家标准GB5023-2008和机械行业标准JB8734-1998中所包含的部分产品,电缆的绝缘层大都采用含卤的绝缘材料,故一经火灾就会蔓延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害的腐蚀性卤化氢气体,形成“二次灾害”;近年来,健康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一个焦点,不仅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与电线有关的公害十分重视,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我国也规定在大中型建筑和公共场所不应使用PVC等非环保电缆,2002年6月北京市政府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承诺,2008年奥运会工程将全部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包括环保电缆。欧盟成员国颁布的《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即RoHS指令于2006年7月1日实施。为应对欧盟环保指令,国内建筑业、电子业等领域也相应出台环保法规。为此我公司已于2007年开发研制了环保型低烟无卤阻燃耐油软电缆,并通过市科委、经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产品主要是为高档建筑、住宅、楼、堂、馆、所、地铁、隧道等有环保要求的重要工程及环保电子设备、家用电器配套使用。从技术角度看,环保型低烟无卤阻燃耐油软电缆是电线电缆的更高阶段产品,必然成为传统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的替代产品,在建筑工程固定布线行业广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耐火、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耐高低温、阻燃、低烟无卤环保安全的能适应军工、船舶、核电、风能、铁路轨道交通、 磁悬浮等耐高温特殊场合使用的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耐高温控制电缆。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氟塑料绝缘耐高温安装线,包括导电线芯、氟塑料绝缘层,在导电线芯的外侧挤包有氟塑料绝缘层,其特征在于:导电线芯采用高纯度无氧铜,氟塑料绝缘层为耐高温的氟塑料材料。其特征在于:导电线芯可以有若干层,每层由若干股同等截面的导体绞合而成,每股导体由若干根导体单丝组成,层与层之间的导体的绞合方向相反。其特征在于:导电线芯的横截面是圆形。其特征在于:导电线芯的每根导体单丝为圆铜线。其特征在于:圆铜线为裸圆软铜线或表面镀层为锡或银的圆铜单线。本电缆可在200℃左右温度的恶劣特殊环境中使用,产品外观光洁光滑,耐候,耐化学品腐蚀,稳定性好、耐高低温、低烟无卤环保阻燃,符合欧盟ROHS标准。从而达到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安全无污染的设计要求。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船舶、核电、风能、铁路轨道交通、磁悬浮等高端线缆领域。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一个电缆内芯时的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包括导电线芯1、氟塑料绝缘层2,在导电线芯1的外侧挤包有氟塑料绝缘层,其特征在于:导电线芯1采用高纯度无氧铜,氟塑料绝缘层2为耐高温的氟塑料材料。导电线芯1可以有若干层,每层由若干股同等截面的导体绞合而成,每股导体由若干根导体单丝组成,层与层之间的导体的绞合方向相反。导电线缆芯1的横截面是圆形。导电线芯1的每根导体单丝为圆铜线。圆铜线为裸圆软铜线或表面镀层为锡或银的圆铜单线。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线芯采用高纯度无氧铜,可以有若干层,每层有若干股同等截面的导体,每股有若干根导体单丝,层与层之间绞向相反;绝缘层、护套层均由耐高温的氟塑料电缆料制成,不仅耐高温且具有不延燃和不会产生腐蚀性很强的卤化氢气体的特点。当电缆遭到燃烧时,绝缘保护层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隔绝气层、免受燃烧,使火灾的损失不致于进一步扩大化。外护套耐高温,可减缓热的传导,在高温条件下经90分钟后,内部的温度不超过250℃,从性能和使用寿命上远远超过了普通耐火阻燃护套电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索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索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12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