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灌肠通便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8876.5 | 申请日: | 201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0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弟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004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肠 通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临床上用于灌肠与通泻的灌肠通便器。
背景技术
目前,灌肠通便器主要用于灌肠与通泻,其主要包括一根光滑的通便管道以及与该管道连接的便袋,通便管道头部呈尖头,在靠近头部的管道壁上设置有一个通孔。其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在排泻不通畅时,需要在病人体内输入药液以使得能顺利排便。现在的操作方法是先将通便管道拔除,然后将药袋的输液管插入病人体内使药液进入,而药袋的输液管与通便管道不匹配,导致容易使药液从病人体内流出到体外。
2、现有的通便管道由于是一根光滑直管,也容易从病人体内滑出,导致排泻物外泄。
3、通便管道头部呈尖头,在将通便管道插入病人体内时,很容易形成对病人的再次创伤。
4、在靠近头部的管道壁上仅设置有一个通孔用于排便,很容易造成通便管道的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往病人体内输入药液的灌肠通便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灌肠通便器,包括通便管道,在通便管道末端连接有三通换向阀,三通换向阀的其中一个出口连接便袋,另一个出口连接药袋。
进一步的是,所述通便管道的头部外表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的是,在通便管道的头部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是,在通孔后端的通便管道外周固定设置有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三通换向阀的设置,在排便时,旋动三通换向阀的阀芯,使三通换向阀的入口与连接便袋一端的出口连通实现排便;在排便不顺需要往病人体内输入药液时,旋动三通换向阀的阀芯,使三通换向阀的入口与连接药袋一端的出口连通,使药液通过三通换向阀经通便管道输入到病人体内。该方式可很好防止药液从病人体内流出到体外,提高了药液的利用率;而将通便管道的头部外表面设置为圆弧面,可防止通便管道进入病人体内时形成对病人的再次创伤,适合在需要辅助排便的场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通便管道1、三通换向阀2、便袋3、药袋4、通孔5、气囊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灌肠通便器,包括通便管道1,在通便管道1末端连接有三通换向阀2,三通换向阀2的其中一个出口连接便袋3,另一个出口连接药袋4,即三通换向阀2的三个口分别连接通便管道1、连接便袋3与药袋4。由于三通换向阀2的设置,在排便时,旋动三通换向阀2的阀芯,使三通换向阀2的入口与连接便袋3一端的出口连通实现排便;在排便不顺需要往病人体内输入药液时,旋动三通换向阀2的阀芯,使三通换向阀2的入口与连接药袋4一端的出口连通,使药液通过三通换向阀2经通便管道1输入到病人体内。该方式可很好防止药液从病人体内流出到体外,提高了药液的利用率。
为了防止通便管道1插入病人体内时形成对病人的再次创伤,所述通便管道1的头部外表面为圆弧面,从而提高通便管道1插入病人体内时的舒适性。
为防止排便时造成通便管道1的堵塞,在通便管道1的头部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5,使得可从通便管道1的入口以及该多个通孔5处同时排便,可很好防止通便管道1的堵塞。
为防止通便管道1从病人体内脱出,在通孔5后端的通便管道1外周固定设置有气囊6。在通便管道1插入病人体内时,先使气囊6放气以便于通便管道1的插入;而在通便管道1进入病人体内后,可使气囊6充气,气囊6位于病人体内,可防止通便管道1从病人体内脱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88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肠给药器
- 下一篇:分离式温控电热双层拔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