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絮凝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8021.2 | 申请日: | 201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3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婷婷;夏志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丰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絮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制剂,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絮凝剂。
背景技术
随着用水量急剧增加,工业废水也相应增加,但无论饮用水、工业用水或废水都必须经过处理才可使用、排放或再次利用。目前的水处理方法如絮凝沉淀法、生化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化学氧化法、电渗析法和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等,但应用最广泛、成本最低的处理方法还是絮凝沉淀法;此方法是指在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剂,使其进行物理化学反应而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目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处理技术絮凝沉淀法,在废水一级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关键问题之一是絮凝剂的选择,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虽比传统絮凝剂的性能有所提高,但其形态、聚合度及相应的凝聚-絮凝行为仍处于传统絮凝剂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之间,其分子量和絮凝架桥能力相比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这些弱点使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应用受到限制。由于大多数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或其降解产物,以及合成用丙烯酰胺单体均有毒,可麻醉人的中枢神经,因此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迫使絮凝剂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廉价实用、无毒无害、可达较理想的去除效果的复合絮凝剂,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絮凝剂,包括由分子式为FeCl3·6H2O的六水合三氯化铁、纯水、分子式为Na2CO3的碳酸钠、分子式为Na2HPO4·12H2O的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以及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混合而成,以上五种配料的配比重量份依次分别为28%-32%、50%-56%、6%-16%、3%、3%;其最优配比重量份可依次分别取为30%、52%、12%、3%、3%。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絮凝剂的有益效果为:廉价实用、无毒无害,能够有效去除废水处理系统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与悬浮物,并且对色度也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代替多种药剂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复合絮凝剂,包括由分子式为FeCl3·6H2O的六水合三氯化铁、纯水、分子式为Na2CO3的碳酸钠、分子式为Na2HPO4·12H2O的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以及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混合而成,以上五种配料的配比重量份依次分别为30%、52%、12%、3%、3%;其中碳酸钠的碱化度[OH-]/[Fe]值为1。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复合絮凝剂,包括由分子式为FeCl3·6H2O的六水合三氯化铁、纯水、分子式为Na2CO3的碳酸钠、分子式为Na2HPO4·12H2O的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以及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混合而成,以上五种配料的配比重量份依次分别为32%、56%、6%、3%、3%;其中碳酸钠的碱化度[OH-]/[Fe]值为0.5。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复合絮凝剂,包括由分子式为FeCl3·6H2O的六水合三氯化铁、纯水、分子式为Na2CO3的碳酸钠、分子式为Na2HPO4·12H2O的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以及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混合而成,以上五种配料的配比重量份依次分别为28%、50%、16%、3%、3%;其中碳酸钠的碱化度[OH-]/[Fe]值为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丰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丰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8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絮凝剂
- 下一篇:一种控制电源档位切换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