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压差式真空泵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6784.3 | 申请日: | 201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0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许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盟通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7/14 | 分类号: | F04B3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压差式 真空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泵,特别涉及一种能工作在无压差状态下的真空泵。
背景技术
真空泵的类型多种多样,其被广泛用于塑料机械、农药化工、染料化工、砖瓦机械、低温设备、造纸机械、医药化工、食品机械、工业电炉、电子行业、真空设备、化肥、冶金、石油、矿山、地基处理等领域。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容器的容积变化或挤压等方式,达到抽排气的目的。现有的真空泵设备一般采用交、直流电机作为原动力,泵体一般为活塞、螺杆、叶轮或膜片等机构,泵体上设有独立的进气孔和排气孔。
现有真空泵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在其运行时泵体必须克服内外压差所产生的压力,这样就会出现泵体在启动后负载明显增大的现象,使电机功率损耗明显增加(因部分功率消耗在克服内外压差所产生的压力上),有时甚至会出现不能带载启动的情况。再有,现有真空泵一般噪音较大,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外压差小、低噪音的真空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压差式真空泵,包括一真空泵主体,所述真空泵主体上设有真空泵抽气孔和真空泵排气孔,所述真空泵主体密封在一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消音器,所述消音器上设有消音器进气孔和消音器出气孔,所述真空泵排气孔与所述消音器的进气孔连通,所述消音器出气孔与所述壳体的出气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消音器采用迷宫式消音结构。
优选的,所述真空泵主体包括电机、气缸和活塞,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气缸内,所述活塞的一端设有连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偏心轮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真空泵抽气孔、真空泵排气孔位于所述气缸上。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无压差式真空泵的真空泵主体密封在壳体内,在工作时,壳体上的进气孔与需要抽气的装置连接,因此壳体内的气压要远远小于壳体外的气压,压力差一般只作用于密封外壳上,真空泵主体可在相对真空的状态下进行工作,从而使真空泵主体的电机始终处于无压差的状态下运行,大大减低了功率损耗,运行状态也始终保持平稳,延长电机寿命。同时,由于壳体内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因此也可有效隔绝泵体运行时的产生的机械噪音,降低该真空泵产生的噪音。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该无压差式真空泵包括一真空泵主体,该真空泵主体为一滑阀泵,其包括电机19、气缸13和活塞10,活塞10位于气缸13内,活塞10的一端设有连杆12,电机19的输出轴通过一偏心轮17与连杆12连接。电机19通过偏心轮17带动活塞10在气缸13内做往复运动,使气缸内的容积变化来实现向外抽气。气缸13上设有真空泵抽气孔5和真空泵排气孔4。该真空泵主体密封在一壳体1内,壳体1上设有进气孔24和出气孔23,壳体1内还设有一消音器2,消音器采用迷宫式消音结构。消音器2上设有消音器进气孔3和消音器出气孔,真空泵排气孔4与消音器3的进气孔连通,消音器出气孔与壳体的出气孔23连通。
真空泵主体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真空泵,如旋片式真空泵、定片式真空泵等。
该无压差式真空泵在工作时,壳体1上的进气孔24与需要抽气的装置连接,因此壳体1内的气压与需要抽气装置的气压相同但要远远小于壳体外的大气气压,因此压力差只作用于密封外壳上。真空泵主体可在相对真空的状态下进行工作,气缸13内外压差几乎为零,活塞10和气缸13之间的摩擦很小,电机19功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进行运转,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大大减低了功率损耗,而且运行状态可始终保持平稳,有效延长电机19的使用寿命。同时,迷宫式消音结构的消音器2可大大减低排气噪音,真空状态和迷宫式消音结构,使得泵体运行时的噪音极低,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盟通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盟通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67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传动装置
- 下一篇:无缝钢管生产线用芯棒冷却装置